亡国征兆 荀子(邯山区传承经典文化之旅/《荀子史话》之四《荀子与赵武灵王》)

发布:2023-03-01 07:07:14

来源邯山新语

亡国征兆 荀子(邯山区传承经典文化之旅/《荀子史话》之四《荀子与赵武灵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经做过齐国“稷下学宫”的领袖,时人尊称“荀卿”,是继孔子、孟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是集诸子百家之大成的一代宗师。

《荀子》三十二篇,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荀子思想影响后人几千年。但史书记载荀子的文字并不多,为全面介绍荀子学说,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新邯山文化研究中心邀请专家,就史书记载的荀子故事编辑整理成《荀子史话》系列故事,推介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

《荀子与赵武灵王》

少年荀子,慷慨燕国行,驳斥了燕国的禅让。可惜燕王被相国子之迷惑,而未能采纳荀子良言。燕王决定“禅让燕国”给相国子之,自己反而成为臣子。荀子之言,应验如神。燕国大乱,生灵涂炭。“知进退”的荀子带着一声叹息离开了燕国。

齐国大儒孟子,也听说了燕国之事!孟子首先惊叹少年荀子卓越的智慧与非凡的胆识,少年荀子燕国行,成为传扬天下的佳话美谈!与此同时,孟子与荀子一样,都具有儒家宗师悲悯苍生的博大情怀。少年荀子为燕国苍生而奔走,当仁不让!老年孟子自然也要登高一呼,舍我其谁?

老年孟子立即求见齐宣王。(《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燕王不听荀子良言,迷信禅让,君臣易位,燕国大乱,苍生倒悬!”

齐宣王:“请问燕国大乱,齐国是否应该占领燕国?”

孟子:“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便是。占领它而使燕国的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便是。燕国的老百姓用饭筐装着饭食,用酒壶盛着酒浆来欢迎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

齐宣王雄心壮志宣布:“燕王不听荀子之言,因此燕国大乱!寡人一定听从孟子之言!齐国一定振兴!既然孟子都支持寡人,那么齐国就出兵占领燕国!”

燕国之乱,瞬息万变!子之成为燕王,百姓不拥戴子之,诸侯不和他交往,燕国大乱。燕王哙的太子姬平,本来是法定的储君,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结果一夜之间竟变成了老百姓!太子姬平率领太子兵马包围王宫,攻打子之,结果中了子之的埋伏。太子平被子之杀死,尸体被用来示众。燕王哙得知太子之死,自己也被囚禁,猛然醒悟了荀子的忠告,只能叹息为时已晚。燕国的祸乱持续了数月之久。死者数万人,民众恐惧,百官离心。

齐宣王在孟子的支持下,果断出兵平定燕国之乱。子之在燕国,杀害太子平,囚禁燕王哙,早就不得人心。齐军仅用五个月就占领了燕国的大片领土,并将子之生擒,剁为肉酱。然而,齐国大好形势却急转直下。齐宣王听从了孟子的“出兵”建议,却拒绝了孟子的“仁政”建议。齐国军队居然杀掉了燕王哙,毁坏燕国的宗庙,抢走燕国珍宝。一时间,燕国既无旧主,又无太子,更加混乱不堪。齐军占领燕国长达三年之久,由于齐军对燕国百姓的蹂躏更加残酷,激起了燕国百姓的强烈反抗。齐燕之仇,从此开始。

少年荀子在赵国听闻,齐国平定燕国之乱,却不推行“仁政”,这将燕国百姓从一个火坑推入了另一个火坑。荀子叹息:“亡国乱君相属!”亡国连着亡国,昏君接着昏君!这难道就是老年孟子精心辅佐的齐宣王吗?少年荀子的登高一呼,引起了天下诸侯的共鸣!于是,天下诸侯同情燕国,都来讨伐齐国!

齐宣王焦虑:“寡人占领燕国,却引来诸侯攻打,如何是好?”

孟子讽刺:“齐国占领燕国,而不行仁政,必然引起天下兵马伐齐。大王应该立即禁止残害燕国百姓,了解燕国民众的心声,为燕国选立一位新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伐齐。”

齐宣王拂袖而去:“建议出兵的是孟子,建议撤兵的,还是孟子。您还是算了吧!”

齐宣王拒绝了孟子的“撤兵”建议,继续对燕国实行残暴统治,引起了燕国的强烈反抗,齐国军队在燕国无法立足,无奈之下,不得不被迫撤兵。

少年荀子再度登高一呼:“无君以制臣,无上以制下,天下害生纵欲。”没有君主来统领臣子,没有上级控制下级,那么天下的祸害就会因为人的为所欲为而不断发生。(《荀子·富国》)对比一下,孟子向齐宣王提出“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了解燕国民众的心声,为燕国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

少年荀子与老年孟子,都主张:“当务之急,确立燕王!”二人不谋而合,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惜,齐宣王表面尊重老年孟子,内心中却打着“独吞燕国”的小算盘,绝对不会确立一个新燕王的。正在燕国百姓水深火热、苦不堪言的危急关头,伸出正义援手的正是,赵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认真听取少年荀子与老年孟子的宝贵建议,以非凡的英雄胆识与长远的战略目光,主持正义、伸出援手!燕王哙与太子姬平虽然双双死于燕国大乱,但是燕王哙之子——姬职,年少有为,一直在韩国作质子。

赵武灵王元年,韩宣王与太子仓来到赵国的信宫,朝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四年,赵国与韩国,在区鼠会盟。赵武灵王五年,赵王娶了韩女为夫人。赵国与韩国的邦交,可谓肝胆相照,联姻盟好!赵武灵王向韩国提出,归还燕国公子,韩国当然鼎力支持!赵武灵王亲自谋划,派大臣乐池带领赵国兵马,前往韩国接回燕国公子,并且一路护送到燕国首都,立为新燕王,百姓们欢呼雀跃,燕国从此安定。这位被赵武灵王立为燕王的公子职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燕昭王。

燕山太行,血脉相连;燕赵大地,故土情深。赵武灵王平定燕国之乱、册立燕国新君,采纳荀孟两位圣贤之言,平定燕国万民倒悬之苦。春秋战国时代,最为推崇的正是“存亡续绝、春秋大义”!少年荀子,慷慨燕国行,驳斥禅让,立言在先!赵武灵王,册立燕国君,平定乱世,立德立功在后!整个春秋战国的舞台上,赵国的两位杰出人物,先后登场,“立德、立功、立言”皆是千秋不朽,展现出了赵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与诚义慷慨的悲悯情怀。赵国历史,因荀子与赵武灵王,而誉满天下,四海仰慕!

“燕国禅让”事件,同时牵动了两位儒家圣人的心,这在中国儒学史上是难得一见的。不论是孟子游说齐宣王,还是荀子献策燕王哙。可以说,孟子与荀子都尽到了自己的智谋,他们共同的出发点还是儒家崇尚的仁心。燕王哙没有听从荀子的忠言,落得一个国破身死的悲惨结局;齐宣王没有听从孟子的建议,丢失了整个燕国,心中对孟子非常惭愧!

总而言之,少年荀子与老年孟子都展现出了儒家仁义的宗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