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读荀子译文注释(因为一个字的误解,梁启超三十年后才为荀子翻案)

发布:2023-03-01 07:08:24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儒家思想的历史和发展,历史书上会介绍儒家三大代表:孔子,孟子,荀子。我们一般也是将荀子当作是儒家的代表的,只是他的思想是“性恶论”,而孔孟的是“性善论”。

虽然我们最近这几代人是把荀子当作儒家大师儒家代表来了解的,但是往前的两千多年,荀子可是惨哦。生前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可谓是当时东方世界的精神领袖了。

韩愈读荀子译文注释(因为一个字的误解,梁启超三十年后才为荀子翻案)

可是荀子死后的1800年却是“声名狼藉”啊。倒不是因为他的两个徒弟是法家代表,而是大家觉得荀子不纯,杂七杂八的。虽然与孟子齐名,但是大家只尊孔孟,不推荀子。

一千年后的韩愈为荀子翻案,结果韩愈被宋明理学批判了几百年。

荀子的墓碑也是一直荒凉啊,“古冢萧萧鞠狐兔,路人指点荀卿墓”,“野花发尽无人到,唯有蛛丝罗墓门”。

说完荀子被后人所不容忍之后,来说一下梁启超谭嗣同他们对荀子的态度。

谭嗣同在《仁学》中痛骂荀子,骂秦政。“两千年来之政,皆秦政也,皆大盗也;两千年来之学,皆荀学也,皆乡愿也。唯有大盗利用乡愿,乡愿工媚大盗。”谭嗣同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明上不管用孔孟的也好,还是其它的思想也好,实际上都是用的荀子的学说。嘿嘿,不知道谭嗣同先生是在骂人呢还是夸人呢哈。

梁启超就更狠了,把两千年的专制主义全赖在荀子身上了。说荀子是引法入儒,是两千年专制的罪魁祸首。

我们以现在来看,谭嗣同和梁启超的观点实在是有失公允哈,而且其思想局限性也太明显了。搁在现在,这二位就是当世愤青啊。不过在当时腐败的大清,他们的心情也能理解。

梁启超他们骂荀子的原因就是荀子的“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随便查了几个网站的解释,现在还有解释说是,人的本性是恶的,而有善心的人是假装出来的。

这个意思怎么看怎么感觉很别扭,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字。梁启超开始认为“伪”是虚伪的意思,性恶论的的观点就是“人性本恶,唯有专制”。咦,这样理解来看刚好就跟封建专制主义扯上了,联系上了。难怪梁启超,谭嗣同那么恨荀子。

然而荀子也对“伪”这个字做过解释。“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在《荀子·性恶篇》中,荀子对“性”和“伪”都做了解释。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天生的不能改变的就是人性,后天可以改变的就是“伪”。也就是说“伪”就是指改变。现在一般都把“伪”通“为”,大概意思也还是差不多。

也就是说荀子原意是,人性有恶,但是可以后天改变,强调后天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这样一解释,那荀子的观点就真的进步多了,一点也不片面,又与孔孟的学说联系起来了。

梁启超在去世前不久,终于为荀子翻了案,这时距离他痛骂荀子已经三十年了,梁启超终于为“伪”找到了“改变”这个意思。

同时期的像章太炎,胡适,郭沫若等等都重新评价荀子,一时间,荀子的地位一下由被人痛骂的上升到圣人。比过山车还刺激,幸好荀子不是生活在那个时候,不然小心脏怕是受不了啊。

其实早在乾隆时期,就有很多大儒为荀子恢复名誉。因为那时候他们发现汉初的儒学根本大典竟然全是荀子传下来的。“二千年间,宗派屡变,一皆盘旋于荀子肘下。”这句也是骂过荀子的梁启超说的。

我们现在来读荀子的性恶论,好像不难理解荀子的本意,为何像梁启超谭嗣同这样的人物会误解荀子的本意呢?

我想梁启超他们恐怕是故意的吧,以他们的才华,这种小错误怎么可能会犯呢。应该是为了抨击当时的封建专制主义,宣扬他们的学说思想吧。像谭嗣同的《仁学》,内容很杂乱,古今中外各种思想混杂在一起。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学习过当时相对先进的西方文化思想的。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而失去理智的判断和分析,那也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