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 邵华(2007年毛岸青追悼会: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发布:2023-02-18 03:06:29

2007年4月2日这一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内举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之所以说这次追悼会特殊,是因为这是按照副总理规格举办的追悼会。前来送别的人中,有毛主席的儿媳刘思齐、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而毛主席的另一个儿媳韶华也在现场哭成了泪人。

刘思齐 邵华(2007年毛岸青追悼会:刘思齐、李敏李讷前来送别,邵华哭成泪人)

如果仔细打量追悼会现场的话,会在现场花圈上看到很多国家领导人的名字,连隐退多年的华国锋同志都专门送来了花圈,以示哀悼。

之所以召开这次追悼会,是为了悼念我党的一位好党员,毛主席的好儿子:毛岸青同志。

颠沛流离的童年

相较于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的哥哥毛岸英同志而言,毛岸青无疑显得有些“名声不显”,甚至有些人都没有听说过他。

毛主席一生中总共有过10个孩子,其中6个儿子,4个女儿,毛岸青是毛主席的次子,也是唯一一个活下来的儿子。

毛岸青的童年是不幸的,他出生于1923年11月13日。刚刚满月,父亲毛泽东就离开长沙去了上海,准备奔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1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后,毛岸青就很少见到父亲了,母亲杨开慧对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怨言,她总是说:“你父亲在干大事。”

毛岸青四岁时,毛泽东急急忙忙将妻子和三个儿子一起送回了长沙岳父家,然后又急匆匆地离开了,毛岸青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再也没有见过父亲。长大之后他才知道,父亲当时是去发动秋收起义了,为了革命,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的人,父亲义无反顾。

1930年,杨开慧被反动派逮捕杀害。毛岸青三兄弟在地下党的营救下成功脱离了虎口,并被送往了上海,开始在上海大同幼稚园上学。

1931年6月底,弟弟毛岸龙因为患上了紧口痢不幸病亡了,这时候的他年仅四岁。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没过几个月,1932年的春天,大同幼稚园就被解散了,毛岸青兄弟俩被幼稚园保育员董健吾带回了家里抚养。

二排左一毛岸英、右一毛岸青、右二毛安龙

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受,尤其是后来董健吾家断了生活来源后,兄弟俩的生活条件更是急速下降,穿的是漏着洞的破衣服,盖的是破棉絮。有一次,毛岸青还被心情不好的董健吾前妻黄慧光打了一顿。

虽然年纪小,毛岸青兄弟的骨头却很硬,兄弟俩挨了打之后当即选择了“离家出走”,外出流浪。

流浪的生活是很艰苦的,据毛岸英后来回忆:

“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什么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小钱”

毛岸英

更不幸的是,在这期间毛岸青还被上海的外国巡捕殴打了一顿,脑部因此受到了损伤,留下了终生难以治愈的后遗症。

1937年年初,毛岸青和哥哥在组织的秘密安排下抵达了苏联,住到了共产国际第二儿童院,终于结束了磨难的生涯。而当时毛主席也已经带领中央红军在陕北站稳了脚跟,兄弟俩和父亲中断多年的音讯也再次连接上了。

虽然对父亲没有多少印象,但毛岸青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的,没事就和哥哥给父亲写信,汇报学习、工作情况。

当毛主席收到孩子们寄来的信件时,无疑是激动莫名的。尤其是当他看到兄弟俩的照片时,更是如此。因为激动,毛主席抱着照片不停的在窑洞里面走来走去,时不时的低头看看,想着孩子们在上海的遭遇,心里又是愧疚又是怜悯。

在那些年里,毛主席即使工作十分繁忙,仍然专门抽出时间来给两个孩子写回信,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合照

父与子

时光荏苒,一转眼到了1947年,毛岸青从苏联回国了。毛主席知道20年没见的儿子到了哈尔滨之后,非常的高兴,想立刻见见他。结果,他最终并没有这么做。

当初毛岸英刚回国时,毛主席就安排他去了农村参加劳动,现在二儿子也回国了,毛主席也安排他上了这个“中国的劳动大学”,去黑龙江省克山县的农村参加土改试点和农业劳动工作。

当时不比现在,当时的克山县是非常艰苦的,气温经常达到零下30多度,疾病横行,还经常闹土匪。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毛岸青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8个月之久。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岸青回到了北京,开始在中宣部马列著作编译室担任俄文翻译。

不过,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在感情上毛岸青就没那么顺利了,都年近三十了没有意中人。毛主席曾专门跟他谈话说:

“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1951年,毛岸青因为精神受了刺激,病倒了,后来被送到了苏联接受治疗,直到1955年才回了国,并在大连疗养。

毛主席和毛岸青、邵华的合影

1957年的夏天,毛主席去了一趟大连,见到了病情大为好转的儿子,父子俩进行了一次很长时间的谈话。

在谈话中,毛岸青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妈妈杨开慧来看望自己了,说着,他不禁轻声抽泣了起来。听着孩子的叙述,毛主席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交给了他一张信笺,说:“这是我不久前写的一首词,你看看吧。”

接过信笺,毛岸青小心地取出之后读了起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读着父亲写给母亲的悼亡诗《游仙》(后改名《蝶恋花·答李淑一》),毛岸青明白了,父亲从来没有忘记过母亲,只是把这段深刻的记忆埋在了心里。

沉默良久,毛岸青跟父亲表示,自己想要谈个女朋友,大连医院有个女护士对他挺有意思。

毛主席当时不置可否,只是“嗯”了一声。

后来,毛主席专门请警卫处的许永福去了一趟医院,了解了女护士的情况之后又专门找毛岸青谈心,告诉他自己觉得那姑娘不合适,还是另找吧。

对于儿子的感情问题,毛主席当然十分的操心,正巧当时刘思齐的母亲想安排二女儿邵华也嫁给毛主席的孩子,双方“亲上加亲”,毛主席试探了一下毛岸青的想法之后,点头同意了,并鼓励儿子大胆的追求幸福。

有了父亲的鼓励,毛岸青开始主动跟正在北京上学的邵华写信,两人的关系开始突飞猛进。

1960年暑假,刘思齐带着妹妹一起去了一趟大连看望毛岸青,并转交了毛主席写的一封家书。

在信中,毛主席以平等的口吻问毛岸青:“你们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还叮嘱他:“邵华是个好女孩,你可以好好同她谈一谈。”

正是这次相聚,当毛岸青和邵华最终确立了恋爱关系,邵华也专门将自己的学籍由北大转到了大连师范学院,每逢周末就前往疗养院陪毛岸青。

也就在这一年,毛岸青和邵华结婚了,毛岸青38岁,邵华22岁。

毛岸青一家

1976年9月9日,巨星陨落,举国哀恸。当毛岸青得知父亲逝世之后,内心的悲痛可想而知。婚后这些年里,他和父亲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父子俩只保持书信联系。之所以如此,固然是因为毛主席公务繁忙,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毛主席担心孩子的身体不能远行。

毛岸青在得知噩耗后的第一时间,就想要飞奔父亲身边送他最后一程。9月12日,毛岸青终于得偿所愿,带着妻子和6岁的儿子毛新宇一起抵达了人民大会堂,见了父亲最后一面,和他告了别。

按照毛岸青的意思,他想参加完9月18日举行的追悼会之后再回大连。问题是,他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允许,只得提前返回了大连,这件事也成了他心中一个极大的遗憾。

毛主席追悼会

虽然没能参加父亲的追悼会,毛岸青还是专门在家里布置了一个简易的灵堂,拉着儿子的手站在主席的遗像前面,缓缓地说道:“来,咱们向爷爷宣誓,一定要继承他老人家的遗志。”

低调的毛岸青

相较于牺牲在战场上的哥哥毛岸英而言,毛岸青无疑低调了许多。邵华评价自己丈夫时就表示:他是个“做的多,说的人”,虽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贡献,但却鲜有人知。

毛岸青曾翻译了20多部俄文著作,比如《俄国工人报刊的历史》、《民族问题与列宁主义》、《联共(布)关于青年工作的两个决议》等重要文献。

这种文献显然不是光懂俄文就能够参与翻译的,同时必须要有深厚的马列理论基础。然而,虽然编译了这么多的著作,毛岸青却从来没有对外提及过,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著作是他翻译的。

1993年对于毛岸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是毛主席诞辰100周年。当时,毛岸青心中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出版一套客观真实反映毛主席伟大一生的系列丛书。

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中央的支持,1993年,近600万字的鸿篇巨著《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系列丛书开始出版,并引发了热烈反响。

毛岸青的晚年是充实又快乐的,没事时就用钢琴弹奏《东方红》或者《浏阳河》。有时候还会用俄文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喀秋莎》。

除此之外,毛岸青还经常和儿子下象棋,拉小提琴,打乒乓球。

因为毛岸青为人低调,处事和善,以至于接触过他的人都不由得感叹:“真没想到,这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北京病逝,享年84岁。

毛岸青病逝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元勋的子女、毛家的亲戚朋友专门前往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西山服务处的灵堂予以了悼唁。

有一位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工作人员,看到毛新宇之后悲伤得直流眼泪,说他曾经专门问过毛主席,为什么不去看岸青。毛主席当时说:“我看见他就难受,那个时代的亲人就剩我们俩了。”

3月26日,毛岸青治丧委员会正式成立,宣布追悼会的规格将参照国家副总理级别举行,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领导将会悉数出席。

4月2日,毛岸青同志追悼会庄严举行,数千群众自发地参加了这次追悼会,而毛岸青的亲人们也悉数参加了追悼会,送了他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