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杨茂之四个子女现状(毛主席的干女儿刘思齐,丈夫在朝鲜战场牺牲后,主席多次劝她改嫁)

发布:2023-02-18 03:06:32

前言

几十年弹指一瞬间,古稀之年的刘思齐回顾往事,过去发生的一幕幕情景,犹如昨日刚发生的一样,清晰地浮现在她的脑海之中。这辈子,她经历了太多寻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要不是公公兼任父亲的毛主席对她谆谆开导,她可能早就活不下去了。

刘思齐杨茂之四个子女现状(毛主席的干女儿刘思齐,丈夫在朝鲜战场牺牲后,主席多次劝她改嫁)

图|毛主席、李讷、毛岸英、刘思齐

如今,往事已定,思念仍在。在刘思齐的心里,她始终把主席放在首位。她不止一次地这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关心我的,最爱护我的,就是毛主席。”

新疆监狱待了4年

1946年10月6日,这一天对于刘思齐来讲,意义非凡。那天,在新疆省主席张治中将军的武装护送下,刘思齐、妹妹和母亲以及监狱里的其他人一起被送去了延安。到延安的第二天,毛主席接见了所有人。人群中,毛主席一眼就认出了张文秋,也就是刘思齐的母亲。主席问她:“你回来了,好不容易呀!思齐呢?怎么没有见到她?”

张文秋微微笑了笑,把站在她身后的女儿拉到了主席跟前。让主席感到惊讶的是,在他面前的刘思齐,早已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接下来,主席对刘思齐和蔼地说:“七八年不见面,长成大人了。你还是我的干女儿呢!记得吗?”话落,刘思齐羞涩地点了点头。

图|张文秋和女儿刘思齐

回到延安,回到主席干爸爸的怀抱,刘思齐紧张、忐忑的心情,慢慢地放松了下来。回归了平静的生活,刘思齐望着蓝天白云,她的内心越发觉得就像是做梦一样,她不止一次地问母亲:“我们真的自由了吗?”回顾过去的数十年,在新疆监狱的遭遇,无疑是给刘思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1931年4月,西安事变后,刘思齐跟随母亲张文秋来到了延安。到延安,经组织介绍,张文秋与彭老总的部下陈振亚相互认识了。当时的陈振亚,刚刚在江西的一场激战中,失去了一条左腿。或许正因这种荣誉的负伤,打动了张文秋。很快,二人结为了夫妻。从此,7岁的刘思齐就有了第二个父亲了。

而她的生父刘谦初在她未出生的时候,就已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因刘思齐从小没有得到父爱,所以她对这个继父很是尊重和喜欢。在延安,刘思齐一家人度过了几年幸福的时光。期间,她同母异父的妹妹(邵华)出生了。1939年8月,陈振亚接到消息,组织决定让他和其他一批残疾军人前往苏联疗养。

图|刘谦初

就这样,刘思齐和妹妹跟随大人们一起踏上了前往莫斯科的道路。但当他们辗转到必经之路——新疆迪化的时候,正巧爆发“苏芬战争”,苏联那边自顾不暇,不愿意接收这批中国伤员。这样一来,他们只好滞留在新疆了。

1941年,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他觉得苏联靠不住了,在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之下,他竟发起了“反苏反共”的口号。紧接着,刘思齐一家被抓进了监狱,在狱中,他的继父陈振亚被毒死。陈谭秋、毛泽民等人被相继杀害。

图|张文秋和陈振亚

那个时候,刘思齐只有13岁,继父被杀害,她难过不已,她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除了继父被杀外,监狱的生活也让她感觉心力交瘁。对此,她只能默默忍受。后来,刘思齐在回忆录中描述了在狱中的生活:

冬天,寒风裹着雪花直往牢里灌;夏天,牢里又闷又臭;到了晚上,成群的臭虫、跳蚤往身上爬,饿疯的老鼠咬破孩子们的耳朵和脚指头;警察、狱卒们又是那样的凶神恶煞……

1945年2月的一天,敌人想花招,把大人和小孩分开关押。在这种关键时刻,刘思齐临危不乱,她组织小孩们一起学着大人的样子,以绝食、示威的方式同敌人做斗争,最后敌人的诡计被识破。

在狱中4年,刘思齐和大人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追随党和毛主席那颗坚定不移的决心,刘思齐耳濡目染,深深地刻在了心里。1945年6月重庆谈判。1946年春,国民党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刘思齐、妹妹跟随着母亲一起回到了延安。

图|刘思齐(右),邵华(左)

10月7日,主席为从新疆监狱出来的130多人接风洗尘,结束后,主席邀请刘思齐去他家坐一坐。主席很亲切地对刘思齐说:“明天到我家来玩啊!”听到这话,刘思齐立刻想到了小时候,她常去毛主席的窑洞里玩,可以说是主席的小客人。那个时候,她称主席为“干爸爸”。

时间再一次向前回拨。1938年初的一个晚上,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观看演出。当天表演的节目里有一档话剧——《弃儿》,内容讲述的是,一对中共地下工作者不幸被捕,留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而这个女儿的扮演者正是刘思齐,睹物思人,主席或许是想起了他的三个儿子曾在上海做弃儿的情景,所以他对这个小演员格外喜爱。

图|毛主席

表演结束后,当主席得知刘思齐是革命烈士刘谦初的女儿时,他很欣慰。他温柔地对刘思齐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好吗?”

刘思齐大声地回答道:“好!”

主席摸了摸她的小脑瓜,继续说:“你是我的干女儿了,那就随我到家里玩吧!”

时隔十几年,对于主席再次邀约。刘思齐表现得和小时候一样,直接跟着主席走了。在主席家里,她第一次见到了毛岸英。毛岸英比她大8岁,半年前才从苏联回国,初次见面,毛岸英说话很直率、坦诚,给她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那个时候,按照传统礼节,刘思齐称毛岸英为“大哥”。

图|毛主席、毛岸英、李讷、刘思齐

丈夫去世3年,才得消息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率20万大军进攻延安,正在延安中学读书的刘思齐参了军,跟随部队过黄河,进入山西。

1948年5月,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到达西柏坡。不久之后,刘思齐到西柏坡看望母亲张文秋。此时,毛主席得知干女儿刘思齐也来了西柏坡,随即邀她一起吃晚饭,在宴席上,刘思齐又一次见到了毛岸英。两人很是投缘,一聊就聊到了晚上11点钟。

尔后,刘思齐在西柏坡住了1个多月。期间,她和毛岸英有了多次接触,慢慢地产生了感情。被称为“月下老人”的毛主席,早已看穿了这一切。9月的一天,毛主席把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叫来,与她商量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事。张文秋一听,很高兴,当场就敲定了这门婚事。

图|毛岸英和刘思齐

毛岸英想着赶快和刘思齐成婚,可当时的法律有规定,针对结婚对象的年龄,男的必须达到20周岁,女的要求18周岁。但是,刘思齐离18周岁还差几个月。毛主席让毛岸英再等等,待时机到了再结婚,可毛岸英却“心急想吃热豆腐”,多次和主席谈话要求尽快结婚。这样一来,惹烦了主席,主席狠狠地把他批评了一顿,最后,毛岸英也只好乖乖地妥协了。

1949年10月15日,在毛主席的亲自主持下,毛岸英和刘思齐在中南海举行了婚礼。婚礼结束后,主席送给了毛岸英和刘思齐一件大衣,并嘱咐道:“白天岸英御寒,晚上盖在身上,俩人都暖和。”就这样,18岁的刘思齐和27岁的毛岸英正式成为了夫妻,而刘思齐对毛主席的称呼,从“干爸爸”变成了“父亲”。

图|刘思齐和毛岸英

原本以为从此以后,乌云会散去,阳光可以透进来。婚后的刘思齐,积极向上,畅想着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可好景不长,不到1年的时间,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作为俄语翻译兼任机要秘书,被派到前线参加战斗。

毛岸英出发之前,他到北京医院去看望了正在做阑尾炎手术的妻子刘思齐。据刘思齐回忆道:

岸英匆匆地来了,左叮咛右嘱咐,让我照顾好父亲和弟弟岸青,然后就匆匆地走了。

图|抗美援朝

那个时候,她以为岸英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出差。”往后的日子,刘思齐一边带着对新婚丈夫的思念,一边继续上学。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总部遭遇敌机轰炸,年仅28岁的毛岸英不幸牺牲。

1951年1月2日,时隔一个月,主席得知了这个消息。据主席身边的人回忆说:

主席手捧电报,一支接着一支地抽着烟,看了好久,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战争嘛,总要有伤亡。”

图|毛主席和毛岸英

毛主席毕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的内心如盾牌一样坚硬,即便如此,丧子之痛也让他难受至极。主席担心的是,如果这件事告诉儿媳刘思齐,那么年仅20岁的她怎么承受住这份痛击!他决定,暂时不告诉刘思齐这个消息。不知情的刘思齐每隔一个礼拜,她都要到中南海询问主席“岸英什么时候回来”、“岸英来信了没有”等问题,对于刘思齐的疑问,毛主席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想方设法地绕开话题。

实际上,刘思齐每一次询问,对于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一次次感情的煎熬。

一天,不知情的摄影师侯波,送给了刘思齐一张毛岸英穿着中国志愿军军装的照片,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刘思齐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丈夫应该是去朝鲜打仗了。刘思齐心想,或许丈夫肩负着什么特殊的使命,保密性强。从战争年代走来的她,深知军队的保密性。之后的日子里,每当她去中南海时,她不再问岸英的情况了,而是像女儿一样,帮着毛主席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图|侯波(中)

转眼间,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了,毛岸英还没有回来。俗话说,“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些年不断地给刘思齐做心里准备,主席终于狠下心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儿媳。一时间,刘思齐思念和牵挂,化作悲痛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一般,喷涌而出。看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儿媳,毛主席强忍着悲痛,木然地坐着。沉默许久后,主席安慰她道:“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了。”

为了不影响主席工作,刘思齐告别主席,回到了母亲身边。临走时,主席送给她三颗绿色的安眠药,让她晚上睡觉前吃,这样就能睡个安稳觉了。回到家后,刘思齐把安眠药放在了枕头下面,可当她要服用的时候,她发现药不见了。她问母亲是否拿了,她母亲不知从哪里得知了安眠药对人体有害,就悄悄地丢掉了。

没有安眠药,刘思齐整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后来她在回忆录里感慨道:

我觉得最能体谅我的感情的还是毛主席,因为我的母亲只是想不让我的脑子受到损害,但是她没有想到感情的压力比脑子的损害要严重十万八千。

受丈夫去世的打击,刘思齐一度神经衰弱,她提出去苏联留学,毛主席同意让她出去换换环境,这样可以缓解她的悲痛心情。

图|刘思齐和毛岸英

主席劝她改嫁

但在出发前,刘思齐患了重感冒,她给主席写了一封信,想见主席一面。很快,主席给她回了信,信的内容如下:

思齐儿:

信收到。

患重感冒,好生休养,恢复体力,以利出国。

如今日好些,望来此看;否则不要来。

最要紧是争一口气,学成为国效力。

祝好!

父字

图|毛主席

1955年,刘思齐前往莫斯科大学留学。莫斯科的异国风情和紧张地学习缓解了她的伤痛,期间,她与主席经常书信沟通,主席的回信,满是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深爱。1956年,主席给刘思齐回信,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思齐儿:

给我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

希望你注意身体,不使生病,好好学习。

我们都好,勿以为念。

国内社会主义高涨,你那里有国内报纸否?

应当找到报纸,看些国内消息,

不要和国内情况太隔绝了。

“亲爱的思齐儿”这种信中称呼,主席是很少使用的,可见,在主席的心里,早已把她当作亲生女儿看待了。

在苏联留学期间,刘思齐学习的数理专业,她并不是很感兴趣,她还是喜欢文学。1957年暑假,刘思齐给主席写信汇报了情况,她希望回国学习深造。此时,江青发表了意见,她说:“从国内读到国外,又从国外读回国内,没出息。”就在刘思齐犹豫不决的时候,主席给她写了一封信。主席当时在信中说:

"其它的流言蜚语不用管它,自己愿意做什么,只要做得对就下决心做下去。"

图|毛主席和江青

随后,刘思齐从苏联回国了,她又回到了主席的身边。待主席有空闲时间的时候,刘思齐就会找主席讨论文学,主席就成了她的文学老师。每次与主席交流,刘思齐都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她曾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

说实在的,他确实比老师讲得精彩,而且吸引人,听的时候根本就不觉得,他讲了多长时间,结果一看,一个来小时都过去了。

时光如白驹过隙,弹指间10年过去了。主席看着刘思齐逝去的青春年华,不禁地感觉惋惜。于是,主席便开始三番五次地催促刘思齐结婚,还动员身边的人一起行动,可刘思齐总是委婉地拒绝了。

为了大女儿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主席写信劝诫她,信的内容如下:

女儿:

你好!

哪有忘记的道理? 隔久了, 疑心就生了, 是不是? 脑痛要注意, 是学习太多的原因。

还有就是要结婚, 你为什么老劝不听呢? 下决心结婚吧, 是时候了。高不成低不就, 是你们这些女孩于们的通病。是不是呢?信到回一信给我为盼! 问好。

父字

元月十三日

就这样,在主席的多次劝说下,刘思齐决定打开心扉重新寻找爱情。在这之前,她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为毛岸英扫墓。刘思齐说,我总得看见埋他的地方,我这个心可以踏实下来。

图|毛岸英之墓

1959年初春,经主席安排,刘思齐和妹妹邵华一起前往朝鲜为毛岸英扫墓。扫墓回去后,一下火车,她便被送到了医院里。在医院里,主席给她写信,信的称呼是“娃”,告诉她,“意志为主,药物为辅。”实际上,刘思齐就是靠着顽强的意志,挺过了这场急性重病。

1962年2月中旬,刘思齐和先生杨茂之结婚了。婚后,她改了名字,新名字叫“刘松林”。或许改名字,也是与过去的自己告别。或许在她的心中,刘思齐已经与毛岸英一起去了。现在的刘松林要开始新的生活了。当刘松林把结婚的喜讯告诉主席后,主席送给她一首《咏梅》,附加300元,让她缺什么买什么。

图|刘松林和杨茂之

不得不说,主席对刘松林就像亲生女儿一般。刘松林结婚后,去中南海看望主席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可在她的心中,主席永远是她最敬爱、最牵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