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的简介资料50字(秦孝公做了什么从而使秦国横扫六合)

发布:2023-02-28 12:01:09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秦国之兴,源远流长,而秦国之强,自孝公始。

秦孝公信用商鞅,厉行变法,以法治、耕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很快跃居战国首强。后世政论家、史学家普遍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奠定了帝业的基础。秦始皇的帝业之基开创于此,秦始皇的政治模式也肇始于此。

秦孝公的简介资料50字(秦孝公做了什么从而使秦国横扫六合)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去世,秦孝公继位。年仅二十一岁的秦孝公充满雄心壮志,迫切地希望能够恢复秦穆公时期那种“东平晋乱”、“西霸犬戎”的繁荣局面。在朝堂上激愤地说:“昔我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狄,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逢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标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卷五《秦本纪》)

秦孝公网罗天下人才的政令就像潮水一样,越过了边境。商鞅闻知孝公下令求贤后,立即西行入秦。经秦孝公宠臣景监介绍,求见了孝公。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孝公第一次见商鞅,商鞅大讲“帝道”,孝公听得昏昏欲睡,根本没有听进去。

事后大骂景监:“你那客人是个只会说大话的人。”第二次,商鞅大讲“王道”,孝公不以为然,还是听不进去。第三次,商鞅大讲“霸道”,孝公听得有点兴奋,但还是没有多大的兴趣。第四次,商鞅大讲“强国之术”,听得孝公一个劲地往商鞅跟前凑,极口称赞。两人又多次深谈,“语数日而不厌”(《史记·商君列传》)。公元前359年商鞍任左庶长,开始变法,对秦国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进行两次全面的改革。经过两次的变法,秦国的政治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得到全面的调整,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正式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革政治制度。

其一,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全面革新政治体系。

合并乡邑为县,每县设县令、县丞。县令是一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由国君直接任命。这种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权的管理,也初步打破了世卿世禄的世袭制。

其二,奖励军功。

变法规定:斩敌首级一颗赏爵位一级,田一顷,宅九亩,服劳役的“庶子”一人。宗室、贵戚凡是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属籍,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其三,颁布法律,严明法制。

全体居民每五家编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一家犯法,十家连坐。互相告发,同罪连坐,告发“奸人”的与斩敌同赏,不告发的腰斩。一家藏“奸”,什、伍同罪连坐。客舍收留无官府凭证的旅客住宿,主人与“奸人”同罪。

第二,经济方面。

其一,废除井田制,开千陌封疆界。

井田制是商周时代的土地制度,这种制度直接限制了每户农民的土地数量。商勒变法破除过去每一亩田的小田界,把原来的“百步为亩”,开拓为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国家承认地主和自耕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公开土地买卖。其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规定:“廖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挚。”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很快就称霸诸侯。商鞅变法的成效首先见于诸内政,“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

公子度等人告发商麸“欲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麸。

商鞅逃亡至边关,欲住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生携公子昂,拒绝他入境。他最后回到自己的封邑,举兵抵抗,结果失败战死,而后被下令车裂其尸。

秦孝公和商鞅变法为秦国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政治遗产。秦孝公不仅确立了秦国的首强地位,而且为秦国的“王业”、“帝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节讲惠文君连横破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