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父亲是秦穆公吗还是秦国(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大秦帝国奠基者秦孝公与商鞅)

发布:2023-02-28 12:01:36

秦孝公本名嬴渠梁,公元前362年,年仅二十一岁的嬴渠梁因为父亲秦献公逝世而继位,是为秦孝公。秦孝公所处的时期秦国处境并不好,因为前几代的秦国君主昏庸于秦国内政动荡,使得秦国丧失了本来最为富饶的河西地区。直到秦献公继位后,割地与魏国求和,迁都栎阳才得以暂时的休养生息。秦献公本是有勇略之主,经过休养生息数次出兵东征,推崇以战养战,想要从魏国手中收复河西地区,无奈大业未成而身先死,继位的秦孝公秉承献公遗志。

秦孝公父亲是秦穆公吗还是秦国(君为青山,我为松柏-大秦帝国奠基者秦孝公与商鞅)

秦孝公

秦孝公继位后,为了让秦国快速发展壮大,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在国内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命国人大臣献富国强兵之策。

卫国人卫鞅(即商鞅,因收复河西有功被封商於十五邑,也被后世称为商鞅)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入秦国朝政的。卫鞅本是魏国相国公叔痤的属下,自幼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在公叔痤将死之时,曾向魏惠王举荐卫鞅,并告诫魏惠王“卫鞅此人不用则当杀”,但是魏惠王并不把此事当真,卫鞅便出逃秦国。听闻秦孝公颁布的“求贤令”,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而结识于秦孝公。

秦孝公在听闻卫鞅的富国强兵之策后,秦孝公大喜,秦孝公与卫鞅两人畅谈几日后毫无倦意。在卫鞅的鼓励与劝说之下,秦孝公顶着以甘龙为首的旧贵族坚决反对压力下,力挺卫鞅实施第一次变法,颁布了“垦草令”。

卫鞅

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严惩私斗、改法为律,制定秦国律法和推行小家庭制。因为新法的实施触及到了旧贵族的利益,受到了甘龙等旧贵族的抨击。为了使秦国变得更加强大,秦孝公坚决维护了卫鞅的变法策略。

因变法而强大的秦国在公元前358年击败了韩国,这无疑更加坚定了秦孝公维护卫鞅变法的决心。随后秦国与楚国联姻,并与魏国会盟,结束了长期不与中原诸侯会盟的局面,同时也昭示着秦国在中原诸侯中的地位,宣示着秦国的强势崛起。

秦孝公与卫鞅

紧接着秦国从栎阳迁都咸阳,并实施第二次变法。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辕田,允许土地私有及买卖、推行县制、加收口赋、统一度量衡、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禁游宦之民和执行分户令。

经过两次的变法之后,秦国重视军功制,让普通百姓甚至奴隶都可以通过战争军功获得爵位,使秦国得以练成“秦之锐士”;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推行县制,使君主的权利得以高度统一,利于君主施政;鼓励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使得秦军征战有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是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有力后盾;在变法之后秦国的国力快速增长,使得秦国具有了与中原诸侯争霸的实力。

商鞅变法

君(秦孝公)为青山,我(商鞅)为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正是秦孝公坚决的维护商鞅变法,才有了秦国的崛起,如若秦孝公被旧贵族所压制,秦国定然还在中原诸侯的压制下变得更加的落后和弱小。可以说秦孝公成就了商鞅,同时商鞅也成就了秦孝公。

在战国这样一个大争之世,是秦孝公将秦国从被灭国的边缘之上拉了回来,并给秦国横扫六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秦孝公施政的主要方针就是“重农抑商,鼓励耕战”,这个方针打破了旧贵族世袭制的美梦,让所有人都有翻身的机会,极大地刺激了老秦人的积极性。有效的奖励机制结合公平的竞争环境,让老秦人突破了贫穷的限制,以自己的血性渲染了秦国的崛起之路。

正是秦孝公这种坚韧不拔的变法决心,维护赏罚分明的新法制度,还有开放包容的心态,为秦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秦国后任君主留下了宝贵的执政方略:郡县制为君主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打下了基础;为军功制为秦国建立了虎狼之师;鼓励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为秦军征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在经济上,改变旧有的生度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使得国家变得富有繁荣;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贵族世袭的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并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秦国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