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照片(「古城探微」变法图强:秦孝公行变革——秦咸阳宫遗址)

发布:2023-02-28 12:01:58
秦孝公照片(「古城探微」变法图强:秦孝公行变革——秦咸阳宫遗址)

文/卞润梓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咸阳市内,包括渭河两岸,现存面积20平方公里,是自公元前349年秦孝公迁都至公元前206年项羽毁咸阳,历经一百余年。

一、简公改革

秦悼公去世后,公元前476年其子秦厉共公即位,他即位后继续延续此前秦公的政策,对强大的东方晋国不加干预,而是将重心放在周边民族问题之上。秦厉共公在位时,曾派两万大军征伐大荔国,并继续吞并犬戎的地盘,并俘虏了义渠王。同一时期,晋国的智伯被韩、赵、魏击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秦国世系图

秦厉共公去世后,其子秦躁公即位,其在位不到十四年,期间抵御了义渠入侵。公元前429年,秦躁公之弟秦怀公即位,秦怀公旧时在晋国,即位后朝政长期为庶长鼌所把持,公元前425年秦怀公因不满贵族专权,被庶长鼌与其他大臣围攻,最终自杀。秦怀公太子昭早逝,终立秦怀公之孙为君,即秦灵公。

秦灵公在位期间,贵族仍把持朝政,在此期间秦国将祭祀仪式进行改革,公元前422年,秦国建祭祀黄帝的上畤与祭祀炎帝的下畤,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对黄帝的官方祭祀。公元前419年,魏国在少梁城(今渭南韩城)筑城,偷渡黄河,预备在河西地区建立桥头堡,预备侵占河西地区。秦军见状便沿黄河修筑工事,与魏国在河西形成对峙局面。

秦灵公去世后,贵族拥立其叔父嬴悼子即位,即秦简公。秦简公即位之初,魏国向河西地区继续发动大规模进攻,秦军节节败退,魏国占据河西地,修筑城池,秦军被迫退守洛水修筑重泉(今渭南蒲城)。

一次次战败使秦简公痛定思痛,决定推动秦国的改革。公元前409年,秦简公令官吏带剑防身,次年又允许百姓佩剑,全民皆兵,取消了贵族的佩剑特权。经济方面,秦国学习他国经验,开始对农田收取租赋。自此,秦简公作为自秦穆公后第一个推动改革的国君,拉开了秦国变法的序幕。

二、迁都栎阳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封韩、赵、魏为诸侯,从法理上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不久后,魏文侯派吴起率军进攻秦国,连克五城,河西之地尽归魏国,公元前400年,秦简公在忧愤中去世,其子嬴仁即位,是为秦惠公,为与春秋时期的秦惠公嬴宁区分,嬴仁也被称作“秦后惠公”。

阴晋之战

秦后惠公即位后,对西边的绵诸进行讨伐,不久后,趁魏国进攻郑国无暇西顾,公元前389年,秦后惠公率五十万大军进攻河西,史称“阴晋之战”,但魏将吴起以五万人大败秦军,秦国收复河西再度失败。争夺河西失败后,秦后惠公将重点放到南方,对蜀国发动进攻,并收复了南郑(今汉中南郑)。

栎阳城遗址

公元前387年,秦惠公去世,其两岁的儿子秦出子即位,其母小主夫人把持朝政,遭到贵族与臣子的一致反对。公元前385年,左庶长菌改发动政变,杀秦出子及其母,迎秦灵公之子师隰回国,即秦献公。秦献公在位期间废除了自秦武公以来的殉葬制度,修筑栎阳城(今西安阎良)并决定迁都于此,以远离贵族势力的干扰,展示收复河西之地的决心。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献公

公元前379年,秦献公在首都周边多地设县,加强权力,并对工商业规范管理,为户籍相伍,把五户人家编为一伍,促进秦国的农业生产与社会治安进步,秦国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公元前374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说:“周始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当复合,合七十年而伯王出焉。”使秦献公备受鼓舞。

太史儋

公元前364年,秦国主动出击魏国,决战石门(今山西运城),斩首六万秦军大胜,周天子“贺以黼黻”。两年后,秦国与魏国在少梁(今渭南澄城)交战,秦军再次取胜,为秦国东进收复河西奠定了基础。

三、孝公求贤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之子嬴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秦孝公即位时,山东战国六雄的局面已经基本形成,分别为: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除此之外淮河泗水之间还有许多小国,而周王室势力衰微,无力控制局势。秦孝公以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为己任,并颁布《求贤令》向全天下招募人才: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秦孝公

“昔我缪(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鞅

同时,魏国国相公叔痤身边有一人,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被称作“卫鞅”,在公叔痤身边任中庶子。公叔痤弥留之际向魏惠王推荐卫鞅,并说:“王若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魏惠王并没有采纳公叔痤的建议。卫鞅不久后离开魏国,应秦孝公《求贤令》之邀来到秦国。

《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卫鞅

卫鞅擅长刑名法术之学,深受李悝、吴起影响,卫鞅通过景监见到秦孝公,先介绍了效法尧舜禹治国之法的“帝道”与继承西周封建宗法制的“王道”,并没有引起秦孝公的兴趣,于是卫鞅以自己擅长的“霸道”之术说服秦孝公,秦孝公非常感兴趣,两人畅谈日久,没有丝毫倦意,秦孝公于是决定听从卫鞅的建议对秦国进行变法。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在朝会召集臣工百官商议变法之事,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反对变法,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则反驳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为变法做好了思想准备。

徙木立信

正式开始变法前,卫鞅在栎阳徙木立信,为变法做好了舆论准备。公元前359年,卫鞅颁布《垦草令》,提出鼓励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提高农业认知度,削弱贵族特权,让贵族加入农业生产并进行统一的租税制度改革,以此拉开了变法的序幕。

公元前356年,卫鞅被任命为左庶长,在秦国进行第一次变法,改革秦国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奖励耕织,制定秦律,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这一阶段变法完成后,秦国国家赋税和士兵来源大大增加,为秦国经济与军事实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

四、变法图强

公元前358年,秦国击败韩国,次年与楚国联姻,山东六国开始正视秦国。公元前355年,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今渭南澄城)会盟,结束了秦国长年不参加诸侯会盟的局面,次年秦魏大战,秦国大胜。不久,秦孝公任卫鞅为大良造,掌管军政大权,围困魏军,取得很大成效。

咸阳宫复原图

外部环境安定之后,秦孝公命卫鞅进行第二阶段的变法。公元前349年,卫鞅主要负责将首都从栎阳迁至咸阳。从地理条件看,栎阳城处于石川河畔,地势较低,周边多“泽卤之地”,不利于长期居住。咸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北山南临渭水,原隰相间,田野开阔,河川环绕,水源丰富,且农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更适合作为秦国的都城。自此,咸阳开始了其作为秦国一百余年都城的历史。

商鞅方升

迁都咸阳后,卫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此次变法更加深入,更加大刀阔斧。首先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使得周代传统制度进一步瓦解。其次将县制进行普遍推行,废除分封制,在县设置县令、县丞、县尉等,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度量衡,对长度、重量、体积单位进行统一,制作标准器,便于税收与经济发展。编订户口,按照户口征收赋税,扩大税收来源。革除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户,对社会风俗再次进行规范。

五、一统之基

秦国变法期间,魏惠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泗上十二诸侯举行会盟,图谋攻秦,秦孝公采纳卫鞅“尊魏为王”的策略,于公元前344年派卫鞅游说魏惠王与齐国、楚国交恶,迫使赵国、韩国屈服,这使得魏国惹怒一众诸侯,各国纷纷倒向齐国。

马陵之战

公元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战败,魏将庞涓自杀,秦孝公采纳卫鞅的建议,趁此机会扩展领地,收复河西。秦国联合齐国、赵国攻打魏国,卫鞅进攻魏河东,并俘虏魏国公子卬,魏国大败。秦孝公得知大喜,封商於(今商洛商州)十五邑给卫鞅,号为“商君”,自此卫鞅又名“商鞅”。

《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嬴驷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其子嬴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由于深受秦孝公的信任,商鞅得以在秦国呼风唤雨,但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国君的信任和支持,长期与之交恶的贵族与大臣开始对商鞅反扑,新国君秦惠文王便是其中一人。商鞅最初推行变法时,作为太子的嬴驷曾公开反对,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以法令不得受宫室贵族干扰为由,由太子的师傅代受黥刑,嬴驷从此也对商鞅怀恨在心。

《大秦帝国之纵横》中的公子虔

秦惠文王即位后,公子虔等贵族势力罗织罪名,诬其谋反。秦惠文王下令追捕,商鞅逃到边关,准备住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鞅,便以商君之法要求不得留宿无凭证之人为由拒绝留宿,商鞅想逃往魏国也因他曾骗擒公子卬遭到拒绝。最终商鞅不得已逃回商於,起兵抵抗,但最终失败战死,尸首被带回咸阳车裂示众。

幸运的是,商鞅虽惨遭杀害,但商鞅变法的成果却保留了下来。在此之后,秦惠文王因商鞅谋反查无实据,以公子虔和公孙贾等污蔑陷害为由除掉了反对变法的势力,不仅巩固了自身权力,也进一步延续商鞅变法成果,促进秦国的继续发展。

经过两次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秦国的农业经济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未来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也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经济体系、法制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帝国时代一系列制度的源头。

六、秦咸阳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咸阳市内,包括渭河两岸,以咸阳市渭城区窑店街道办为中心,发掘面积15168平方米,现存面积20平方公里。秦咸阳城遗址未发现外郭城墙,仅发现存在宫城城墙。

秦都咸阳

1959年到196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发现了秦咸阳宫殿遗址。1973年到1982年,对宫墙之内进行了发掘,基本了解了三座宫殿的大致情况。该遗址出土的各类遗物弥足珍贵,特别是三号宫殿遗址出土的壁画,是迄今仅见的秦代绘画原作,也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的宫廷壁画。

秦车马图壁画

2018年1月,在秦咸阳城遗址区域内发现秦代大型国家府库遗存,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石质编磬残块,目前在残块上发现了小篆“北宫乐府”等字样,再次证实了秦代设有乐府的史实。

秦咸阳城六号宫殿建筑遗址

2020年,考古人员发现了6号高台建筑遗址,建筑顶部复原面积约1000平方米左右,具备秦国政务大殿的条件,属于秦咸阳城遗址宫区核心位置所在。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九公里长的水系遗存,考古人员判断为史料记载的“兰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①刘庆柱.论秦咸阳城布局形制及其相关问题[J].文博,1990,(05):200-211.

②陶复.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J].文物,1976,(11):31-41.

③李令福.秦都咸阳兴起的历史地理背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04)

:71-92.

④刘卫鹏,岳起,邓攀,张东轩,魏冰骆,选良.咸阳塬上“秦陵”的发现和确认[J].文物,2008,(04):62-72.

⑤林剑鸣.试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02):1-15,38.

⑥刘景纯.秦国历史与北方历史地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