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图片(强大秦国有“帝道”,有“王道”,为什么秦孝公却选择了“霸道”)

发布:2023-02-28 12:02:46
你-钢琴曲.mp3 4:11 来自字字之名 商鞅请求景监把自己引荐给秦孝公,与秦孝公谈了强秦三道,最后秦孝公选择了“霸道”。
  1. 商鞅第一次拜见秦孝公,与他谈论用“帝道”治理秦国的方法。秦孝公听的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2. 商鞅第二次拜见秦孝公,与他谈论用“王道”治理秦国的方法。秦孝公觉得书生之言不合时宜。
  3. 商鞅第三次拜见秦孝公,与他谈论用“霸道”治理秦国的方法。秦孝公听后大喜过望,与商鞅促膝长谈,不知日月移影。
秦孝公图片(强大秦国有“帝道”,有“王道”,为什么秦孝公却选择了“霸道”)
  • 可见自古以来,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人们心中就根深蒂固。用“帝道”治世,需待天时而动,成功之日,多有求全之毁,多非人力所能及。而用“王道”需得圣人相助,成功之时,功名多难显于天下。如果用“霸道”只需尽智竭力,能争则争,一切皆可把握。世人大多凡胎肉体,有几个愿用这有限之躯去博那不知可有的帝王功业呢?

※ 商鞅即知秦孝公所想,既想安享富贵荣华而又显名于天下,岂能不以急功近利之法来襄助秦孝公达成所愿。于是立木赏金,为秦国法律立信于天下;先用《垦草令》让秦国利出一孔。接下来开始在秦国推行第一次变法,使秦国百姓以私斗为耻,以告奸为荣,封官进爵不再以世代相传,而以上陈军功多少为标准。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的第一变法在众人的反对声中也进行得很顺利。接着第一次变法的路子,商鞅再次大刀阔斧的进行了秦国的第二次变法,使秦民要想过得好,就得拥戴君主的法令,统一秦国的尺度,烧掉对秦国依法治国表达不同意见的书籍。经过十几年的折腾,秦国国力大振,收复了河西之地,得以与中原各国会盟。秦孝公顺利的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他的人生抱负,在史书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 后世人看到“霸道”成效如此迅捷,多不能专心于经时济世的帝王之学。于在在战国之时,礼崩乐坏,合纵连横之人多为帝宰,孔门高士反成腐儒。
  • 由此可见“霸道”就是让抑止天下人之性,强令天下人之行,慑服天下人之心,以满足君王一人之愿,确实够霸道。

※ 那“王道”呢?我们来看看周朝的兴起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周朝经古公亶父、季历、周文王最后才由周武王历经四代才得以称王天下。他们采取的战略就是对商朝俯首称臣,那怕商君杀了季历,又囚禁文王于羑里,他们都还是隐忍;战略上与民休息,与诸侯为善,国内以礼仪教化为上。百姓以善良为风,天下名士闻风而归,四海英贤辐凑而至。直至商纣自乱天下,武王才大会800诸侯讨伐商朝,聚天下民意一举击溃商朝。四代人少说也有近百年,才实现他们共同的有生之愿。

  • “王道”需要培育天下人之性,教化天下人之行,正己以服天下人之心,最后达成几代人之愿。确实够不易。

※ 接下来看看“帝道”。三皇五帝时,传说帝王天生就聪明,一人耕种,万民可食,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勇有谋,只要有利于天下人,不管对自己有没有利都去做;顺应天道,解民之所急,纵然贵为天下,但没有丝毫高高在上之别,自己做为天下的表率,带领天下人追求幸福。父亲要杀你,你要引颈就刀,人家要你的心爱之物,你就双手奉上给他。总之一句话,就是大公无私。孔圣人了解后,觉得自己也难以一一尊行,于是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帝道”不是一般人可以施行的。

  • “帝道”原来就是要顺天下人之性,随天下人之行,禁己以满足天下人之心,最后达到天下大同的愿望。这那是人能办到的啊!
商鞅是个明白人,知道秦孝公是个血气方刚只争朝夕的人,故意抛砖引玉,让秦孝公自己为自己做个选择。然后商鞅来为秦孝公的选择负责,秦孝公来为他的选择铺路。两个人一唱一合,演出了一部强秦的大戏。

文章本人,图片来自网络,头条首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