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招贤令出处(《资治通鉴》这样读(8):秦孝公的变法诏书是秦统一六国的开始)

发布:2023-02-28 12:04:01

周显王)八年(庚申,公元前361年)

昔我穆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穆公之故地,修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资治通鉴·周纪二》

这是秦孝公继位后发布的变法诏书,也就是他正式发布的施政纲领,也是激励秦国几代国君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方针。

这份诏书要是放到现代,就是《关于穆公以来秦国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但它不是统治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是秦孝公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当然也是全体秦人的梦想,因为在那个时代,国君的意志就是国家意志。

秦孝公招贤令出处(《资治通鉴》这样读(8):秦孝公的变法诏书是秦统一六国的开始)

秦穆公

这是一份管长远的纲领性的文件,在它光辉思想的指导下,孝公以后历代君主接续奋斗,终于在140年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王朝。

如果没有这份文件,秦国及后世中国的历史会是什么样,我们无法想象也不能假设。因此,这份诏书对秦国及整个中国的历史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们完全有必要对其核心要义进行一次全面的再学习、再领会。

01、诏书出台的历史背景

东出中原一直是秦人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却是非常困难的,东方的诸侯们绝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虽然当年秦穆公曾经叱咤风云、称霸诸侯,但也仅仅限于西部地区,从来没有越过黄河和崤山函谷。

穆公以后的历代君主大多都不争气,搞得国家乌烟瘴气,河西的大片地方被他国占领。到了献公时代,虽然出现的中兴的气象,但秦国和山东诸国相比优势还不明显,特别是这个诸侯联合起来,秦国更是没有丝毫优势。

当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面对的是黄河及崤山以东韩、赵、魏、齐、楚、燕等六个强国和淮泗之间十几个小跟班。 这些大大小小的诸侯,虽然也是尔虞我诈、矛盾重重,但对秦国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认为秦国是未开化的蛮夷,根本不配参加中原地区的诸侯会盟。特别是魏国和楚国,他们都和秦国接壤,都是当时的强国,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从秦国身上咬下一块肉来。

战国初期形势图

秦人要生存、秦国要发展,唯有变法图强一条道,否则迟早会被六国联合绞杀。

02、诏书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

这份至关重要的诏书共有四部分组成,是一份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极具远见卓识的纲领性文件。

秦孝公

一是回顾穆公霸业,唤起国家记忆。秦穆公是秦国第九代国君,在位长达三十九年,他广纳人才、励精图治,先后扶立三代晋君,兼并二十余国,扩地千里、称霸西戎,被周襄王封为西部诸侯之长,是秦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秦孝公回顾他的丰功伟绩,目的是为了唤起国家记忆、激发民族自豪感,为实现秦国复兴打下群众基础。

二是痛批四代昏君,铭记国家耻辱。到了战国初期,厉公、躁公、简公三代国君很不争气,不顾国力虚弱、民怨纷纷而四处征战,后来的出子更是疯狂至极,居然想杀了公子连(后来的秦献公),结果自己和母亲反被处死沉河。由于这几个主的接连折腾,秦国实力江河日下,被河对岸新崛起的魏国一顿暴揍,抢走了西河几百里土地,秦国被封死在华山以西的狭窄地界差点闷死。这是秦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用孝公的话来说就是“丑莫大焉”,孝公就是要让秦人记住这段历史,达到知耻而后勇,激发国人洗刷耻辱的高昂斗志。

三是总结献公功业,提振国人信心。在秦国历史上,秦献公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贤君,他在位期间把都城从雍城迁到栎阳,支持地主和自耕农获得土地所有权,也支持他们通过战功获得爵位,扩大了秦国兵源和税源,促进了秦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又趁着韩、魏两国产生矛盾和吴起出走楚国,发兵进攻魏国,夺回了被魏国侵占的河西故地,被周显王赐以方伯称号(类似春秋时期的霸主),后来在少梁之战中斩杀魏军六万,俘虏魏相公孙痤,带领魏国重新获得了穆公时的尊崇地位,秦国第一次有机会参与中原事务,大大提振了秦人东进中原的信心。

四是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所有改革之主都深知这一点,为了吸引天下英才能来秦国效力,孝公给出的条件是“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也就是高官厚禄,而且是国家所能给与的最高荣耀。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春秋战国之际,往来各国的宾客士子所求的无外乎名利,只要条件够优惠,不愁找不到优秀人才。

03、诏书的深远影响

这份决议和今天动辄几万字的文件不同,加标点符号总共只有168个字,但其蕴含的信息量却非常大。

这是一份动员令。是面向包括贵族、平民、甚至奴隶在内的全体秦人的动员令,动员全体秦人团结一致、砥砺前行,沿着献公开创的复兴之路阔步前进,在东进中原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共享荣耀。

这是一份决心书。集中表明了孝公对秦国光辉历史的追忆,对近代惨遭他国蹂躏的愤恨和反思,对献公恢复霸业历史经验的总结,从而向全体国人宣示了自己发愤图强、励精图治,带领全体秦人东进中原,创造辉煌大业的信心与决心。

这是一份招贤令。充分表达了秦孝公求贤若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博大胸怀,商鞅就是受其感召而投身秦国,用毕生精力推行变法,帮助孝公带领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雄厚基础。

商鞅

正是这份决议的发布,秦国正式拉开了变法大幕,经过孝公和商鞅等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秦国一跃成了最强大的诸侯,令山东诸国闻风丧胆,虽数度合纵攻秦,却始终没有跨过函谷关。

后来,虽然孝公和商鞅都死了,而且商鞅死得极其惨烈,但他们君臣力推的变法的成果却得以保留,自此以后秦国在对外战争中几乎从来没有失败过,直到扫清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集权制王朝。

这一切,都起源于这份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