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的126个偏方护眼(“卖药”的同仁堂、张仲景跨界食品?收割年轻人“流量”也是拼了)

发布:2023-05-10 07:02:33
张仲景的126个偏方护眼(“卖药”的同仁堂、张仲景跨界食品?收割年轻人“流量”也是拼了)

吃麻辣火锅容易上火?那就在降火凉茶里涮一下再吃;姨妈期想吃冰淇淋?吃红枣味的吧,因为红枣补气血;聚餐不得不喝酒?那就在啤酒里面泡点枸杞菊花;熬夜担心有黑眼圈?敷上面膜和眼膜,再把屏幕调成护眼模式。当代年轻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养生大业”。但有趣的是,他们在一边自救的同时,又在一边作死。俗称“朋克养生”。

在传统意义上,朋克是年轻人的狂欢,养生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在消费为导向的今天,商家不断向消费者诉求靠齐,才能使得企业长久发展。近日,中食财经发现,为跟上年轻人的“养生”步伐,抓住这波“养生经济”,同仁堂、张仲景这两位医药界的“翘楚企业”,不仅创新的推出了枸杞咖啡,而且,还卖上了含中药成分的奶茶蛋糕。在这场摧毁和拯救健康的拉锯战中,勇敢现身。

01

食品领域成药企新出路?

中食财经在美团APP上搜索发现,最近新开了很多有趣的店子。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张仲景旗下的“仲景生活”和同仁堂旗下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虽说牌子是传统的国药老字号,但是,它们不仅从店面装修上大改以前药店的传统风格,而且,在卖的产品种类上,也很值得探索一番。

同仁堂一杯枸杞咖啡卖到了断货,另外,还新推出了甘草拿铁、罗汉果美式、肉桂卡布奇诺、润肺茶、黑枸杞葡萄柚等,挑战“养生吃货们”的味蕾。仲景生活更是卖上了百合雪花酥、巧克力莲子饼、红豆山药曲奇、茯苓山药素酥、无糖燕麦酥、陈皮香橙面包等烘焙糕点,还有阿胶豆乳奶茶、酸梅梨汤、山药阿华田等饮品。当代年轻人“奶茶蛋糕的快乐”在里边全可以探索得到,据说,还加了不少药用元素。

对此,张仲景大药房副总经理王欣曾表示,开设仲景生活门店,一方面是要通过该平台宣传中医药文化,另一方面利用中药材特性,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从店面选择来看,大都和张仲景大药房开在一起,或是为了有利于品牌宣传和营销。

其实,药企跨界食品领域早有动静,名气较高的就是江中药业推出过一款“江中猴菇”饼干、米稀,主打养胃功效;以“怕上火祛火”为卖点的王老吉,也与广药集团不无联系;人福医药上市清慕三花凉茶等等,有“医药背景”的它们,更能凸显其健康特性。

另外,最近百事也和广药集团合作,旗下桂格与潘高寿联名推出了2款新品——猴头菇燕麦稀和阿胶燕麦稀,已经在今年9月上市。在桂格天猫旗舰店售卖,目前促销价为129元/450g。

02

趋之若鹜的养生潮

目前看来,当代年轻人的“朋克养生法”似乎给了传统药企一个新方向。当然,这也是消费者需求使然。

根据CBNData《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半数以上的90后有脱发、掉发、视力减弱的困扰,同时约有四成90后有肥胖、运动能力下降的情况,还有三成出现了免疫力下降的问题。

对应的,在近几年的双11期间,各电商数据显示“防脱发”“抗初老”成了90后养生产品购买的两大关键词。护肝片、维生素、燕窝、阿胶等“精致高配”的养生法则,已经让年轻人把自己“泡”到了瓶瓶罐罐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2017-2022中国健康养生行业报告》显示,养生市场中年轻人越来越多。18至35岁人群占比高达83.7%,而女性比男性更注重养生。

而且,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崛起,目前接近九成以上的年轻人已经有养生意识,开始购买即食型的滋补产品。但与传统概念上的养生方式不同,年轻人对养生产品的科学性、便捷性和滋补特性也更加看重。

不过,消费者愿意牺牲掉食物口感来进行养生吗?作为饮食文化大国,口感必定还是促使消费者买单的一大要素。《青山资本2020年中消费报告》也提到,零食乃至所有食品饮料的健康概念需求增长,但终究不会以牺牲食物口感来让步,以口味为主的即时刺激的爽感依然是王道。

03

养生还需回归现实

有人说,养生是用钱堆起来的。一般来讲,产品价格越高,大概率上产品的营养会越充足,但是却不能忽略一点,边吃保健品边熬夜的养生方式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80后的养生代表吴昕就是典型代表,保健品从早吃到晚,泡脚盆一个换一个,养生产品一直在买买买。大多年轻人理想的健康或许就是如此,而当泡脚、吃保健品等这些流程结束之后,吴昕就会敷着面膜拼乐高拼到夜里一两点。

实际上,“朋克养生”更多体现的是当下年轻人对待生活的犹疑。它的情绪是被动的,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在中食财经看来,年轻人在执着养生的同时,也释放了双重信号:一个是“瞧,我已经不年轻了”,另一个是“我还有点不甘心”。

而对于药企纷纷跨界食品领域,更像是药企在有限竞争中的突围,相对于医药行业来讲,食品领域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像张仲景、同仁堂、百事目前发布的养生类产品看,都是在普通食品上增加了“药食同源”的养生概念,去尝试突破原有的经营壁垒。

不过,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而添加的物质,必须按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相关名录来添加。并且,不能像药品一样宣传其治疗功效。

所以,面对销售逻辑完全不同的食品领域,药企选择跨界,到底是埋头精耕,还是浅尝而止,在团队打造以及运营模式的探索上还要下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