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对历史的影响(清末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死后备受争议,其功过究竟如何?)

发布:2022-11-24 22:00:1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留名于后世的大臣,有人对他们称赞有加,也有人对他们痛骂不已。

清末名臣曾国藩,便是这样一位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的上位史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在家人的教导下,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懂事。

6岁那年,曾国藩被家人送到了私塾读书,仅仅学习了2年后,他就能读够读四书、诵五经。

私塾先生看他如此聪明伶俐,多次夸赞他日后前途必定不可限量,而曾国藩的确没有让先生和家人失望。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通过十载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从此进入了翰林院工作。

入仕之后曾国藩更是一路开挂,一步步升迁到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之后又任兵、工、刑、吏部侍郎。

虽然身居高位多年,但曾国藩始终奉行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的原则,做到严于律己、以忠谋政,因此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从考中进士到缠绵病榻,曾国藩也算是为清朝奉献了大半辈子。

1872年3月,曾国藩带着国将不国、民众唾骂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曾国藩的“过”

在他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有人将他封为圣人,对他无比崇敬,也有人认为他就是个卖国贼,对他口诛笔伐。

而曾国藩之所以会受到这样极端化的评价,与他生前的几个事迹脱不了干系。

先来说说大众所认为的“罪过”吧。

(曾国藩)

曾国藩的“罪过”之一,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清政府对外腐朽无能、对内苛待农民,令不少农民痛恨至极。

咸丰元年(1851年)1月,农民洪秀全不满清朝统治,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揭竿而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短短一年的时间,太平天国运动就席卷了半个中国,清政府多次出动军队镇压,却反被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

(太平天国运动)

为了保住清朝政权,朝廷屡次鼓励各地地主武装力量,起兵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

此后,曾国藩的“湘军”便应运而生,要说曾国藩的确是一个治军能手,在湘军团练期间他整顿军纪,奖罚分明。

为了进一步提高湘军的战斗力,他还专门派人前往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2月,曾国藩率军出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此后他便长期出征在外,先后在安庆、南昌等地与太平军展开过激烈战斗,而他的同僚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也在各个地方镇压反叛。

经过长达十年的鏖战,湘军终于在同治三年(1864年)7月,攻破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南京)。

原本曾国藩作为清朝的臣子,出兵镇压叛乱在当年倒也无可厚非,可湘军却在攻占南京后,对城内的无辜百姓展开了屠杀。

(太平天国运动)

一时间,南京城内大火连天,平民死伤无数,更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而曾国藩也因此被称为“曾剃头”。

四年后,屡立军功的曾国藩改任直隶总督,在他上任2年后,也就是1870年,又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这天,数千名群众聚集在天主教堂门口,要求教堂方面给大家一个说法。

而群众聚集的原因是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幌子,干一些虐杀婴儿、拐卖人口的勾当。

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在这次事件中,地方衙门没有认真镇压群众,遂当街开枪射杀了天津知县刘杰及其随从。

民众看不惯洋人在大清的地盘上作威作福,便自发组成反抗队伍,杀死了丰大业及其秘书。

之后,民众又杀了10名修女、2名神父、2名法国领事馆工作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

(天主教堂)

群情激奋之下,有人直接放火焚烧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4座基督教堂。

这一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涉事人等,并支付高额赔款。

曾国藩奉命前去侦办此案,他深知外国列强的实力,便主张“退一步海阔天空”。

于是在他的主张下,这次事件最终以清政府赔款46万两白银、清政府使团到法国致歉、处死或流放“闹事”人员告终了。

此事传出后,无数民众对清政府这个“软柿子”失望透顶,也纷纷怒骂曾国藩是“卖国贼”。

由此,民众给曾国藩取的“曾剃头”、“卖国贼”名头,一直被传到今日。

▎曾国藩的“功”

相信不少读者看到这里,也忍不住认为曾国藩就是历史的罪人,就该被后世唾骂。

(曾国藩)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国藩的官位也并没有因此丢掉,相反他由于维护了清廷利益,在朝廷的威望更高了。

前面已经说到,曾国藩“有功”也“有过”,那么他功在何处呢?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来看,曾国藩最大的归莫过于推动了“洋务运动”发展!

1872年2月,曾国藩已经是62岁高龄了,他用尽最后的气力给朝廷上书,希望朝廷向海外派遣公费留学生,朝廷后来采纳了这一建议。

正是这一举措,开启了近现代中国学生外出留学、学成之后报效祖国的先河,并直接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虽然“洋务运动”最终也没有改变清政府腐朽无能的状况,但却为近现代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

结语:

曾国藩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似乎是难以盖棺定论的。

不过自古以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既然被冠以“曾剃头”、“卖国贼”的名头,足以说明他并非一个真正的好官。

而在这些骂名背后,相信曾国藩本人也有几分无奈,毕竟在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当官,也有很多事是身不由己的。

对于曾国藩的一生功过,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