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教育子孙只要牢记这五条家训,人生大有可为)

发布:2022-11-25 02:01:15

曾国藩家书对人一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国学大师钱穆曾说,“曾文正教人要有恒,他教人读书须从头到尾读,不要半途中止……我一时自惭,便立下决心,想依照曾文正训诫,痛改我旧习”。

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家书的魅力,可以激励少年奋发,实现梦想。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共收录曾国藩家书435通。

其中《与祖父书》14通,《与父母书》48通,《与叔父书》9通,《与弟书》249通,《教子书》115通。另附《致夫人书》、《教侄书》等7通。

可见,曾国藩的家书不单单是针对父母子女,而是针对每个家庭成员,甚至整个家族。这也是曾国藩家书区别于其它家书的地方。

1

教儿女:不贪婪、不嫉妒,勤俭持家、孝友持家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子孙像我一样卓异,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多钱财,会消磨斗志。

子孙是平庸之辈,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曾国藩也曾言:“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婬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

看来曾国藩也懂得这个道理,他在而立之年就决定不给子孙囤钱,而是通过接济亲戚族人来散家财。

他写给儿子的家信,占全部家信的四分之一,主要教育儿子读书学习、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以及持家教子等。

在家庭教育上,曾国藩教导儿女勤俭节约,孝顺友好持家。

咸丰六年十一月五日,他给长子曾纪泽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师子弟子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又给次子曾纪鸿写信说: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他对女儿也同样严格。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致女儿:“衣服不宜多制,尤其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

他还告诉儿女、家眷:“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他还要求:“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倡导的俭朴、清正廉明的教子特色,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2

教兄弟: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中国人讲究,“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重视兄弟之间的和睦相处,其根本一条就是要“团结”。

曾国藩有四个弟弟。曾国潢,为曾国藩大弟,在族中排行第四,曾国藩称其为“四弟”;曾国华,因在族中排行第六,故曾国藩依族谱称其“六弟”。

曾国荃,为曾国藩三弟,因在族兄弟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老九”。曾国葆,为曾国藩最小的弟弟。

曾国藩认为重要的是孝悌原则。孝是对父母感恩与赡养。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在曾国藩家书里,他写给弟弟的信最多,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曾国藩经常在信中教育兄弟,对诸弟们的倾轧,曾国藩回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兄弟之间的和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特难。现实社会中,兄弟为了家产,大打出手的事件屡见不鲜,让人寒心。

曾国藩之所以做到了兄弟之间相亲相爱,原因其一,他以儒家的规范要求自己,尽“悌”的责任,对兄弟尽心尽力培养。

其二,他事事为兄弟担心,在财力物力上,极尽所能帮助弟弟,用真情实感教化兄弟,无事不可对人言。

其三,曾国藩遇事反求诸己,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属于自己的责任,会及时修正,若是别人他会恳切温和的提出来。

曾国藩在打仗期间,他的弟弟们配合他,团结成一条心,在战场上互相互助,他在战场上的胜利与弟弟们无私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3

教妻子:树立好榜样,别当“官太太”

曾国藩一生只有一个原配夫人“欧阳氏”,这在当时封建社会里,有权有势的男人大都三妻四妾,而曾国藩却一生娶一个,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可见,曾国藩并不是一个贪图美色之人。

迟暮之年,曾国藩写下遗嘱,要求死后与夫人欧阳氏合葬,这也许是情到深处的证明。生是相爱的夫妻,死后当然要长眠一起。

曾国藩在家书中,有两封写给夫人的“情书”,劝诫妻子勿要奢靡度日,还是应该勤俭持家,“官太太”的架子不要摆。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说服夫人,用实际行动为儿媳妇树立好榜样。他说“吾夫妇居心行事,各房及子孙皆依为榜样,不可不劳苦,不可不谨慎”。

曾国藩告诫夫人,“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之计”,“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矩,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

意思是说,夫人你可不要断开贫穷这根弦,万一我被罢官了,咱们还可以清贫的过苦日子,到时候咱们的家还是兴旺的。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执手相看两不厌”。夫妻之间情感和睦,这样的家庭子孙兴旺。

4

教儿媳:守本份、持孝友,承传曾氏家风

在家族的婚嫁方面,作为父亲,因为事关子女和家族的未来,曾国藩就更上心了。

曾国藩素来识人看人一绝,为了给家里的两位儿子选好儿媳妇,曾国藩从三十四岁就开始物色媳妇,操心二十二年的心。

曾国藩挑选儿媳妇首看德行,标准是“勤快、俭朴、孝道、温和”,此后对儿媳妇的教育也是从这几个方面展开。

后来曾国藩还发明一个词叫“孝友之家”,就是孝顺、友爱、和睦、和谐之家。

曾国藩专挑“孝友之家”的女子做儿媳妇,这来源于他识人看人的阅历,以及他的巨大“野心”。

道光二十九年,他在与诸弟书中讲明自己的观点,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

“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

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无疑,曾国藩希望通过选择“孝友之家”的贤惠儿媳妇来延续曾氏的家风,让曾氏家族世代永流传。

5

教女婿:痛定思痛,绝地反省,终遂人愿

曾国藩被称为“天下第一完人”,“官场道德楷模”,这几个头衔称谓几乎把曾国藩神话了,但事实上,曾国藩也有错的时候,比如他挑女婿就失手了。

曾国藩有五个女儿,每一个女儿的婚姻都是他包办的。但是这五个女儿中就有四个嫁的并不怎么好。

他自己也说,很多人都说我会识人,可自己家的女婿都没挑好,哪还能算得上会看人呀!

但是,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他经常反省自己的错事,对出嫁后,日子过的不好的女儿们,常常心怀愧疚,一生悔恨。

他终于为最小的女儿选择到了好老公。

在为小女儿选好合适人选后,曾家这次多了个心眼,上下总动员,精心设计了一场“测试”。

据史料记载,由曾国藩在客厅与聂缉椝谈论学问,欧阳夫人和女儿躲在暗处察言观色,均表示满意。

尤其是欧阳夫人,观察的特别仔细,看到聂缉椝在饭桌上恭敬有礼,在饭桌下,还会关心和体贴女性,内心很满意。

事实证明,完婚后,二人的婚姻生活很是幸福,聂缉椝的发展也很顺风顺水,最后当了巡抚。夫妻俩一直相敬如宾,日子很是甜蜜。

可以说,曾国藩的对待女儿,像普天之下的父母一样,也是充满着浓浓的父爱,希望女儿可以嫁个良善之家,终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