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36集电视剧全集(曾国藩左宗棠互怼18年,俩人到底图个啥?)

发布:2022-11-25 02:01:37

01

提起晚清的“中兴四大臣”,有不同的说法。可是无论哪种说法,其中都有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可见两人的实至名归。不过这两个晚清重臣之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恩怨。

1811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户耕读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塾师,中过秀才。21岁时,曾国藩考中了秀才,两年后又在湖南乡试中考中举人,名列第36位。

此后他便稍遇波折,第二年在京城的会试中名落孙山,只好先住到北京的长沙会馆中“复读”。没想到在下一年的恩科会试中再次落第。无奈之下,只好先返回湖南。

直到又过了3年,1838年,曾国藩再次进京参加会试,终于取中,不过考得也算不上出类拔萃,殿试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随后,二、三甲进士在保和殿朝考,这次曾国藩算是崭露头角,列一等第三名,还被道光帝亲自提拔到第二名,选为庶吉士,点了翰林。

从此,步入仕途的曾国藩便一帆风顺地步步升迁。及至第十年,先后做到了礼部、兵部和工部侍郎的位置,成为朝廷的二品大员。

不过如果就此发展下去,他恐怕也不会有后来在历史上的成就。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风暴让曾国藩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那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元年(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一年之后便已经摧枯拉朽般席卷半个中国。那些养尊处优惯了的八旗军和绿营兵,在来势凶猛的太平军面前不堪一击。太平军很快就兵临长沙、武昌,兵锋直指长江下游的富庶地区。

清朝廷见正规军已经不能指望,想出了鼓励各地办团练,试图通过组织地方民间武装来对抗太平军的势力。

这一年曾国藩担任江西乡试的正考官,赴任途中因其母的丧事回到湖南家中。接到朝廷命令,与湖南巡抚一同办理团练。

他殚精竭虑,亲力亲为,就此在湖南家乡培训起一支骁勇善战的子弟兵--湘军,从此兵权在握,为自己登上更高的舞台打下了基础。

02

左宗棠比曾国藩小一岁,是湖南长沙府湘阴县人。15岁就在长沙府试中,取得第二名。可是他在之后的科举中却屡遭坎坷。

20岁那年,左宗棠在长沙参加乡试,本来已经落第,还是在最后的“搜遗”环节,也就是发榜前主考官复阅落选的考卷时,发现还有优异者临时补充录取的。

中了举人之后,他依然不顺利。6年中,左宗棠3次赴京城参加会试,均没有考中进士。

科举考试的失败,让左宗棠不能一帆风顺地按照正常渠道走上仕途。但是他平时潜心专注的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经世致用的学问和才干,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条走上历史舞台的道路。

1838年,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归乡,途中到南京拜见两年前在醴陵结识的两江总督陶澍,希望得到一点资助。陶澍留下他,每天却只是安排一些幕僚找左宗棠天南地北闲聊。

十多天后,左宗棠觉得无趣想离开了。陶澍对他说:通过这段时间别人与你的交谈,我知道你的志向和能力,将来你的名气地位一定超过我。陶澍十分欣赏左宗棠的经世之才,还主动与他结为儿女亲家。

陶澍去世后,左宗棠安下心来,在湖南安化陶家当了8年家庭教师。期间他阅读了陶家大量的藏书,他的才能同时也受到很多人的赏识。

1850年1月,林则徐返乡途经长沙,约左宗棠在船上相见,两人彻夜长谈。事后林则徐向别人称赞左宗棠是绝世奇才。

让左宗棠得以脱颖而出的,也是太平天国战争。

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大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左宗棠经别人劝说出山了。他进入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府,为长沙保卫战出谋划策。坚守3个月后,太平军久攻不下,只得撤围而去。左宗棠也因此一战成名。

左宗棠从此也开始了他长达8年的幕僚生涯,先后辅佐湖南巡抚张亮基和骆秉章,为平定太平天国出谋划策,屡屡建功。以至后来有“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说。

03

作为湖南同乡,左宗棠与曾国藩很早就结识了。不断加深的交集中,两人有过生死之谊。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首度出战,大小船舰240艘,17000人,挥师东下进剿太平军。可是战事并不顺利。

岳阳失利后,又在长沙附近的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部击败,曾国藩愤而投江自尽,所幸被幕僚救起。此时左宗棠正在巡抚骆秉章手下当幕僚,他曾冒险出长沙城,对曾国藩极力安慰。

如今还有人还原靖港水战这一幕

随着左宗棠的名声日益高涨,遭到一些人的嫉恨。咸丰八年,左宗棠被湖南永州镇总兵樊燮的构陷诽谤,险些被投入大狱。幸亏曾国藩等人尽力在咸丰皇帝面前斡旋,才使得左宗棠转危为安。

1860年初,左宗棠离开湖南巡抚衙门,结束了他长达八年的幕府生涯。来到安徽湘军大营,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办理军务。

从此,左宗棠得到曾国藩的大力提携,仕途开始一帆风顺起来。曾国藩先是向朝廷推荐左宗棠独当一面督办浙江军务,继而把驻扎在赣浙边界的湘军统归左宗棠节制,而且给了他征收地方税收的财权。

在曾国藩保举下,第二年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任命左宗棠为浙江巡抚。在曾国藩身边不到一年,左宗棠就平步青云,成为封疆大吏。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就在曾左二人平起平坐不久,突然失和竟至断交了。

事情的起因是在1864年6月,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用大炮轰开了南京城门,攻陷了太平天国的天京。朝廷上下一片欢呼庆贺,曾国藩因此被封为一等毅勇侯,成了清代第一个封侯的文人。

就在这时,左宗棠却出人意料地给朝廷上了一道奏折,举报湘军并没有抓住太平天国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而且从南京城逃出去的太平军还有不少。

原来攻下天京后,曾国荃邀功心切,没有查清洪秀全儿子洪天贵福的下落,便草草以“伪幼主洪天贵福积薪自焚而死”的结论上报朝廷。

当时在浙江的左宗棠却得到确切消息,洪天贵福已经率众突围逃到湖州。于是便不顾曾国藩对自己的知遇提携之恩,背后参了曾氏兄弟一本。慈禧太后看到奏折大动肝火,训斥曾国藩有欺君之嫌。

为此,曾国藩一面辩解,一面针锋相对,也上奏指责左宗棠,说当年打下杭州时,太平军康王汪海洋和听王陈炳文十万余众全都逃走了,而左宗棠上报只逃掉几千人。如此一来,两个湖南同乡从此绝交,不再来往。

04

当时许多人指责左宗棠背恩负义,其实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左宗棠一生心高气傲,他自称“今亮”,以诸葛亮自诩。他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为人却过于自负,总是坚持己见,说话时锋芒毕露,时常不留情面。

在与曾国藩的交往中,尽管当初左宗棠只是一个幕僚,与身居高位的曾国藩也是称兄道弟,不肯示弱。曾国藩官拜大学士后,照理左宗棠对他应该自称晚生,左宗棠却认为,我只比他小一岁,不能称晚生,还是以兄弟相称好。

曾国荃

左宗棠对于自己的举人学历始终耿耿于怀,升任陕甘总督后,他愤愤不平朝中有人欺他只是举人出身,不足进入军机处。他竟然奏请皇上允许他辞去官职,到京城参加会试。朝廷只得以特赐左宗棠同进士出身,并升为东阁大学士,解决了这个挠头的问题,这是后事了。

左宗棠最辉煌的功绩是在他任陕甘总督,平定了西北地区动荡的局势,以及后来的收复新疆之战。

在西征新疆之际, 69岁的统帅率领大军一路向西,他的身后却有数名壮汉抬着一口棺材紧随在后,显示出必胜的决心。左宗棠的果敢决绝得以充分展现。

在左宗棠的指挥下,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功收复了被外族侵占的新疆全境,迫使沙俄交还趁机占领的伊犁,粉碎了英俄瓜分新疆的图谋。

曾国藩的修养不亏为后世推崇,与左宗棠交恶后,曾国藩其实还是给予了他很大支持。

西北平乱时,筹集军饷是面临的一个难题。西北贫瘠之地,饷源缺乏,必须依赖其它省份。两江总督曾国藩辖下的富庶之地江苏,正是西征军费的重要来源。左宗棠担心与自己不和的曾国藩会暗地里“扼我饷源,败我功也”。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曾国藩担负的军饷不但足额而且交付及时,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西征大军中。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将自己得力的部下,湘军大将刘松山交由左宗棠指挥。刘松山战功卓著,直至战死沙场,给了左宗棠很大的帮助。由此也可以看出曾国藩晚年已经达到看破功名的豁达境界。

事实上,就在他当初与左宗棠失和后,面对左宗棠屡屡不依不饶的指责,他就曾要求自己的亲朋好友不要回击,避免激化矛盾,尽量相处好彼此关系。

左宗棠主持西北后,曾国藩对他的治军施政由衷佩服,对人夸赞说:当今西陲重任,倘若左君一旦卸肩,不仅我难以为继,就算是胡林翼,恐怕也接不起这副担子。我认为是天下第一!

05

当时,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朝廷命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审理刺马疑案。1872年3月,一天午后,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西花圃散步,突发脑溢血,当天便去世了,年仅62岁。

消息传出后,朝野震动,曾国藩的亲朋好友和门生故旧们纷纷云集南京。

当时左宗棠身在西北战场,也派人送来了挽联:“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在落款中,他出人意料地署名“晚生左宗棠”。

左宗棠在给家人的信中,也表示出对曾国藩逝去的悲伤之情。这时的他应该也是想明白了,为了与对方争短长而失去与老朋友间情谊的不值。后来,左宗棠对曾国藩的家人也十分照顾。

两个同为旷世奇才的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恩怨交集也算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