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心的方剂(张仲景的“引魂汤”!化解心慌、气短、眠差、心不在焉,请你品鉴)

发布:2023-05-10 07:04:54

今天,我们来聊聊张仲景的“引魂汤”,什么叫“引魂汤”呢?

别的不说,我还是先给你讲个医案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我国近现代的中医大家,蒲辅周。有一天,蒲辅周老先生正欲卧榻,忽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

原来是门外有人请求就医,情势紧急,不得不冒昧打扰。

患者是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8岁,这个人曾经就有头晕、目眩、多汗的毛病,身子骨很弱,不过尚且能够维持。但是后来,她忽然就昏倒了,不省人事,而且血压降到了高压80,低压20,已经到了危急时刻。

怎么办?当时有急诊大夫在,立刻给予抢救,好歹算是缓过来了。可是从那以后,此人就多了一系列毛病,比如说经常心慌气短,头晕目眩,没有精神,总想睡觉,爱出汗,尤其是夜里,出汗更多。

为了这一身的毛病,患者接受过正规治疗,服用过归脾汤,也用过补益脾肾、敛汗止汗的方药,全都宣告无效。深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完全陷入动弹不得、虚弱不堪的状态,终日在床上闭目,如失魂落魄一般。

正因为实在没办法了,这才急寻蒲辅周老先生救治。老先生二话没说,坐下身来,手捻须髯,为患者诊脉。

刻诊,见女子没有舌苔,关脉弦数,尺脉沉细有力。这时候,蒲辅周老先生提笔,沉吟片刻,书方一首,但见:

酸枣仁、白蒺藜、女贞子、珍珠母(打)、石决明、龟甲(打)、知母、川芎、炙甘草、怀牛膝、地骨皮、茯神。

结果,患者应用以后,诸证很快好转,不再那么难受了,整个人开始有精神,宛如常态。但是,她依然有一点点心慌疲劳之感。这时候,蒲辅周前辈以滋养阴血为主,拟定丸药嘱咐患者常服善后。最终,患者诸证悉平,基本恢复正常。

这张医案,是蒲辅周老先生的代表案之一,现在,我来和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我们先从舌脉的角度,一点点分析。你看,此人就诊当时没有舌苔,关脉弦数,尺脉沉细有力。

没舌苔,说明阴虚有热。关脉候的是肝,关弦,说明肝气不平,脉道紧张。弦而数,说明有热,热迫血行。

尺脉沉细说明什么?说明血虚,脉道不充,但是,人家尺部有力,说明肝肾正气尚在,问题不大。

这么一看,我们似乎弄明白了,患者应该是心肝阴血不足,导致有了虚热。有这个思路来分析其他症候,一下子就能想通了:

因为心血不足,患者心慌气短,头晕目眩。因为肝阴肝血不足,患者虚热内扰啊,所以多汗,而且夜间汗多。因为心肝阴血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所以患者压根没有精神,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整日嗜睡不起。

总之,这样一副失魂之态,根本原因,就在于心肝阴血不足,虚热内扰。这时候怎么办?滋补心肝阴血,清虚热、疏调肝气。我们来看看当时蒲辅周先生的方子:

酸枣仁、女贞子、龟甲、川芎,用于滋补阴血,疏调肝血。珍珠母、石决明、白蒺藜,这些可以平抑肝阳,舒利肝气。

地骨皮、知母,可以用于清虚热、养阴津。牛膝一方面引热下行,一方面补益肝肾。茯神一味,可以安定心神。

这就是基本的用方思路。但是,这里头有一个知识点值得注意,那就是酸枣仁、知母、川芎、茯苓、甘草这几味药。这几味药,你记住了,它们组成了大名鼎鼎的酸枣仁汤。

这张方子的原貌,记载于《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在书中记载的著名安神剂,也就是我今天要说的“引魂汤”。

什么是引魂?中医讲,心藏神,肝藏魂。一个人,心肝血虚,有了虚热内扰之症,那就相当于神魂不安。患者的魂呆不住,于是虚烦,心悸心慌,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有的人,因此睡不着,有的人,因此嗜睡而无神。

这个时候怎么办?把魂引回来啊。怎么引?滋补心肝阴血,清虚热。酸枣仁汤,就干这个事儿。

酸枣仁,补心肝之血,养心安神。茯苓(有时候以茯神替代),安神宁志。知母滋阴清热润燥,川芎疏肝行血。上面医案里,蒲辅周先生就是以酸枣仁汤作为底子,来进行加减的。

我这么给你解释,你是不是懂了?

其实,把酸枣仁汤比喻成“引魂汤”,也不够科学严谨,这只是我自己喜欢的一种理解罢了。我只是觉得,这样来描述,似乎更容易为我的读者所理解,大家看起来容易记得住。

那么,此时此刻看文章的你,是不是也适合用酸枣仁汤呢?我建议,你要去看中医,结合四诊合参,来准确分析判断你的症候。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应用,才是科学的。这是我从用药安全的角度,给你的建议。

总而言之,通过这个故事,这篇文字,我向你再次解读了酸枣仁汤的奥秘,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张仲景治心的方剂(张仲景的“引魂汤”!化解心慌、气短、眠差、心不在焉,请你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