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医学院学费(张仲景:《后汉书》查无此人)

发布:2023-05-10 07:04:56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张仲景医学院学费(张仲景:《后汉书》查无此人)

在唐代诗人贾岛的笔下,有这样一位采药为生,济世活人的隐者。他淡泊名利,相伴的只有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恰似一位停留人间的神仙。没有寻到自己的朋友,贾岛很失望。我们也同样意犹未尽,为不能窥见天颜而遗憾。

不过跨越千年,我们倒是可以见到这位老神仙的一位前辈,同样的仙风道骨,却又更加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甚至几乎我们所有人都曾受过他的福泽,得益于他流传下来的典籍和药方。他就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

声名不出于乡野,往来的大多是穷苦百姓

南阳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比如姜子牙、范蠡、诸葛亮等等,或早或晚他们都曾声名显赫,位高权重,成为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舵手。但是张仲景和他们不同,在自己的时代,几乎寂寂无名。

说起来他所在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他比曹操大5岁,比刘备大11岁。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豪杰们整日里舞刀弄枪,医护人员应该是红得发紫。曹操请华佗为自己治病,关羽让华佗为自己疗伤。但凡张仲景给任何一位名士号过脉治过病,史书上一定会留下一笔。不过大家请的都是华佗,不是仲景。

声名不出于乡野,知晓他的人都是小人物和穷苦百姓。这对仲景来说既是不幸,却也是万幸,让他得以救死扶伤,著书立说。单单一部《伤寒杂病论》,足以光耀万丈,福泽千秋。

医者仁心,升堂治病的地方长官

仲景在自己的时代名声不响,但也是有钱有地位的,不然他何以有资源去学医呢。笔墨纸砚、查访名医、登门求教、上山采药、药物加工涉及到种种资料费、学费、交通费、装备费、加工费、管理费等,都是需要不少钱的。那么仲景在当时的地位究竟如何呢?

宋代时期,国家组织校正医书局校订了《伤寒论》。医官们写了一个序,这个序了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中对仲景的一段记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位长沙太守,但却留下了大量的相关传说。

写书、看病、做官连轴转,实在太忙了,怎么办呢?仲景的办法就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不在衙门办公,只打开大堂,公开坐堂应诊。现在的药铺、药店即便发展成制药厂了也仍然以“堂”相称,以堂为荣,都是由此而来。“同仁堂”、“胡庆馀堂”、“明善堂”等,至今仍名扬四海。

找他看病的是什么人呢?据说有一次,张仲景在桐柏山采药,碰到一个山民找他看病。号脉之后,仲景问“你的手腕为什么有兽脉?”病人因为被发现底细,只得如实承认自己是山洞里的老猿,身体不适。

仲景听完后,继续把脉,看舌相,然后拿出丸药相赠,果然药到病除。老猿猴无以为报,送了一块万年桐木作为酬谢。后来,仲景请人用此木做了两把古琴,一名古猿,一名万年。传说无法考证真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仲景救人一视同仁,从不分高低贵贱。

机智幽默,敢于自黑,没有偶像包袱

正常情况下医生帮患者看好了病,哪怕给个有效的药方,患者肯定会感恩戴德。不说仲景这样的名医了,普通的乡村医生都备受尊敬。感激是滋生信任和崇拜的温床,所以仲景一定有大量的崇拜者,足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身处这样的环境,时间久了难免会有偶像包袱,甚至搞起个人崇拜。可是仲景,却乐于自黑,本质上有点儿逗比。

医学,在东汉时期,可谓是一种家学。直到如今我们仍然对祖传秘方比较信任。有一些特别灵验的方子,只肯传给自己家孩子,甚至只传男不传女。和张仲景同时期有一位名医沈槐就因没有子女,导致自己的医学无人可传而郁闷生病。

当地的郎中请了个遍都没用。后来仲景自告奋勇地来了。他开的药方奇特,五谷杂粮面各一斤,揉成蛋蛋,外涂珠砂,叫病人一顿吃下。药方把沈槐给气笑了。这也是个方子?不说别的一顿吃五斤撑也给撑半死了。

沈槐命家人把做好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药丸笑嘻嘻地奚落一番张仲景,心情大好。不久仲景来了,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沈槐登时恍然大悟,这几日尽忙着笑话仲景,什么郁闷啊疲惫啊早跑到爪哇国了。

张仲景又劝沈槐说:“我们做郎中的,不就是为了给百姓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 沈槐心服口服,十分感动,从此把自己的医学全部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余年轻的郎中。

《名医录》说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但是他是否担任过此官职,在《后汉书》中并无记载。《后汉书》作者范晔,祖籍河南淅川,和仲景的老家相距甚近,不可能故意遗漏一位悬壶济世,官至太守的老乡。而且,在那个年代,曾经担任长沙太守的是孙权的父亲孙坚,这种强人和仲景实在区别太大。也许,仲景是在孙坚之前曾任长沙太守?也许,这只是一个传说?

是与不是早已经无所谓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在老百姓的心里,千秋万载,救死扶伤的医圣,仅此一人。几千年过去了,他的声望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日俱增。

就在近期,国家领导人到南阳考察,亲临医圣祠,了解这位医学家的生平和他做出的杰出贡献。岁月正好,中医药事业正逐步腾飞。仲景有知,足以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