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治白发的两味药(古代名人 王羲之 杜甫 张仲景 过年花样层出不穷)

发布:2023-05-10 07:01:14
张仲景治白发的两味药(古代名人 王羲之 杜甫 张仲景 过年花样层出不穷)

现代人过春节贴春联粘福字,除夕放烟花爆竹,亲人团聚吃饺子,正月里走亲戚,发微信红包互致新春祝福等等,其实古人的春节热闹程度一点不逊色于现代人。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过春节时,常常摆好笔墨纸砚,静坐下来,气沉丹田,拿起笔来,八十个福字,二十个寿字一气呵成,分别送给前来拜年的客人。

汉朝科学家——发明浑天仪、地动仪的张衡是个工作狂,他过春节也要观察天象。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过大年忙着给病人舍药,他在长沙为官的某年冬天,看到一些贫苦的百姓耳朵冻烂了,就发明了“祛寒娇耳汤”。

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进锅里熬煮,煮好之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取名“娇耳”,下锅煮熟分给前来讨药的病人。

人们吃了“娇耳”浑身发热,血脉畅通,两耳变得暖和起来,吃了一段时间后,烂耳病就治好了,人们为了感谢张仲景,此后就有了过年吃饺子的习俗。

唐朝诗圣杜甫过大年喜欢借酒消愁。有诗为证——“守岁阿咸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元代戏剧大师关汉卿过春节喜欢踩高跷,每年都要增加一定的高度,寓意着“更上一层楼”,七十岁的时候依然坚持踩高跷过大年。

官场中人过春节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亲人,而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所以免不了借此机会拍一拍马屁,得到元朝统治者重用的宋朝皇族后裔赵孟頫在写词上表,极尽阿谀之能事——“……一朵祥云捧日,万象生辉。帝德照光四表……喜动龙颜,和气蔼然交泰……从今数,亿万斯年,圣主福如天大。”肉麻的很。

明代大才子文徵明过年时忙于背题,准备考取公务员——“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清代戏剧大师孔尚任家里过年时最热闹,一家人团团围坐炉前,彻夜饮酒守岁,白发老人倾囊给孩子们分发庆贺春天到来的喜钱。

大年初一,家人们开始放爆竹、换桃符、听鼓乐、拜新年——“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