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骄奢篇:为祸一世的暴虐君王

(1/32)
自古骄、奢二字足以误国。至高无上的皇帝一旦骄奢,必定暴虐。骄奢是帝王的通病,除了汉惠帝、汉文帝、唐文宗等少数皇帝外,就连唐太宗之类的明君也难免“骄奢”之讥。秦始皇骄奢淫逸曾给秦朝的广大民众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他是著名的“暴虐君王”。
秦始皇天资聪明,性情刚烈,明察秋毫,处事果断,重视法制,锐意进取,又“建万世之功”。他“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1) 。骄奢之心从此滋生蔓延。
秦始皇统治时期有六大弊政,即无节制扩建宫室、超标准构筑陵墓、长时间频繁巡狩、急于搞封禅大典、大规模寻仙求药和不分青红皂白地焚毁书籍。这些弊政都与秦始皇骄奢之心日盛有直接关系。仔细考察也会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今天看来,皇帝修宫、筑陵、游幸、封禅、求仙、焚书等,都是暴虐之举。而在中国古代大多数人看来,它们都是合乎礼义的,至少是无可非议的,而一旦超过限度,就是“无道”之举、“昏君”之行。正是毫无节制地修宫、筑陵、巡狩、封禅、求仙、焚书,断送了大秦帝国。


第一节 社会性暴虐、时代性暴虐、制度性暴虐与个体性暴虐
秦始皇是以“暴”而闻名于世的。如何评价秦始皇的“暴”是解读“秦始皇现象”的重要课题。对于“暴”必须做具体分析,否则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一段历史和一个历史人物。笼统地评说、抨击秦始皇的“暴”,反而不利于全面地认识中国古代的帝制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历史现象,也不利于深刻地批判专制主义政治。
恩格斯有一个著名而又精辟的判断:“……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明。” (1) 这个思路提示人们:秦始皇的“暴”大体有三个来源和组成部分。第一种“暴”来自习惯势力的攻击。相对西周王制,秦朝帝制是社会变革的产物。自管仲、李悝、商鞅、吴起等人推行政治变革以来,就不断有人依照旧的价值尺度斥责他们不合“王制”、“圣道”,斥之为“霸”、“私”、“暴”、“残”,视之为洪水猛兽,喻之为“虎狼”。当时的社会变革也的确是借助暴力完成的。秦始皇是坚定不移的变革派,他既是旧王制的叛逆,又是新帝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