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组织兴中会

(1/5)
孙中山上书失败,知清政府积弊已深,无可救药,“怃然长叹,知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1]

 。于是,他和陆皓东两人在天津和北京等地考察政治形势,得知当时的社会思想状况是“同志之人,所在皆是,其上等社会,多不满意于海陆军人之腐败贪黩,平时骄奢淫逸,外患既逼,则一败涂地。因此,人民怨望之心,愈推愈远,愈积愈深,多有慷慨自矢,徐图所以倾覆而变更之者”[2]

 。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6月,清政府应朝鲜国王请求派兵到朝鲜牙山。当月,日本也乘机派兵在仁川登陆。7月,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和牙山附近的成欢驿袭击清军。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清军在平壤、黄海战役中连遭失败。这年农历十月初十是西太后60寿辰,从国库提出白银540万两,从正月开始便准备盛典,对日作战,不以为意,却令各省府县先期到京点景。从京城西华门到西郊颐和园沿途搭彩坊、戏台、乐亭等共60段工程,准备寿辰奏乐、唱戏,仅此项花掉白银219万两。当时有人要求西太后停办点景工程,西太后大怒,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3]

10月,孙中山偕陆皓东回到上海,与两年前在广州结识的宋跃如叙谈上书李鸿章受挫情况和清政府积弊已深无法挽救非彻底改造不能拯救中国的道理。宋跃如深受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华夏”革命壮志的激励,认识到要拯救中国,必须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宋跃如,1866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昌洒镇古路园村商人家庭。1886年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万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1886年回国到上海任基督教牧师。翌年,与名门闺秀倪桂珍结婚。1892年弃教职经营美华印书馆(入股)和福丰面粉厂(任经理)。他还参加了反清组织三合会。但他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为创办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走遍全国几大城市,1892年,他为创办基督教青年会到广州,经陆皓东介绍与孙中山结识,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与陆皓东三人屡作终夕谈”。孙中山与宋跃如两人在思想、经历等方面,有着共同之处,都是广东人,都受过西方教育,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都受过基督教的洗礼,都有炽热的爱国思想,都有反清革命意识。以后,宋跃如和他的全家都投入了帮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的工作。宋跃如是孙中山早年的